1月8日 美国国会议员助手代表团访问美研中心。同日,前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和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邦尼·格莱泽也访问了美研中心。
1月16日 美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美研中心召开。
2月2日 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帮办兰迪·施莱弗来上海访问。美研中心倪世雄教授、沈丁立教授和孙哲教授参加了会见。
3月3日 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席蒂姆·施莱佛博士在美研中心演讲。
3月14—15日 美研中心举行“海峡两岸关系和美国中国政策的发展”研讨会。
3月16日 台湾选举系列讲座“大众传媒与选举”在美研中心召开。
4月13日 “台湾选举与中美关系”研讨会在美研中心召开。
4月15日 美国副总统切尼(Richard Cheney)访问复旦大学并发表演讲。美研中心吴心伯教授等参加了演讲会。
5月12日 美国国务院外交与国际事务顾问、国务院外交学院南亚区域项目主任斯蒂芬·达奇来美研中心访问,并作题为“‘9·11’以后的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讲。
5月17日 沈丁立教授主持《瑞典SIPRI裁军年鉴(中文版)》发布会。
5月22—23日 美研中心和复旦国际关系和公共事务学院联合召开“宗教与美国社会”学术研讨会。
5月28日 外交部副部长周文重担任美研中心顾问和国际问题研究院兼职教授聘请仪式在美研中心举行。王生洪校长出席并为周副部长颁发了证书。同时举行了“第二届谢希德美国问题奖学金”颁奖仪式。会后周副部长作了题为“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的演讲。
5月29日—6月21日 美国美利坚大学地区比较研究系系主任赵全胜教授来美研中心作短期讲学。他授课的主要内容为新世纪的亚太国际关系、比较国际政治研究。
6月3日 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主任沈大伟(David Shambough)访问美研中心。
6月4—5日 “媒体与美国大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美研中心召开。复旦大学副校长郑祖康到会致贺词。华盛顿邮报资深撰稿人、普利策奖得主大卫·布罗德(David Broder)为会议作主题发言。
6月5—6日 美研中心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举行“宗教与法治”学术研讨会。
6月12日—7月7日 美国科罗拉多学院政治学教授戴维·亨德里克森(David Hendrickson)来美研中心作短期访问,并开设国际关系的系列讲座,讲座主题为:“大反转: 美国1776—2004年间从联邦到全球霸权的悲剧历程”。
6月13—15日 美研中心与美国华盛顿中美教育基金会下属的美国研究联合会共同举办“中国的美国学研究现状分析”研讨会。
6月14日 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来美研中心对重点基地三年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评估,专家组还考察了美研中心的设施、网络和图书资料情况等。美研中心顺利通过专家组的评估。
6月14—15日 来自全国的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美研中心举行的“美国研究联络会第一届会议”。
6月22日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倪世雄主任当选为委员会委员。
7月9日 谢希德及丈夫曹天钦纪念铜像在青浦福寿园落成,美研中心代表前去参加仪式。
7月16—18日 美研中心与日本民间组织“和平库”(Peace Depot)联合举办“东北亚无核区和导弹控制上海会议”国际研讨会。
8月5—7日 美研中心与美国太平洋论坛合作召开第七次中美第二轨道战略对话,美研中心参加人员为: 倪世雄、吴心伯、朱明权、沈丁立、孙哲等。
9月4—5日 美研中心在千岛湖召开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为: 争创创新基地及中心今后发展方向。
9月23日 美国复旦基金会执行董事长汤姆·斯坎伦来美研中心与王生洪校长讨论有关中心二期工程进度等事项。
10月11日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研究所特里·霍金斯(Terry Hawkins)和约翰夫·F.彼拉特(Joseph F. Pilat)博士来美研中心作学术报告。
10月18日 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前司令尤金·哈比格将军访问美研中心,并作了题为“21世纪的核战略”的学术报告。
11月16日 美国复旦基金会顾问魏培德(William M. Cloherty)访问美研中心。
11月22日 美研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美国研究创新基地。
11月23—25日 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20多人参加美研中心举行的“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策略”国际研讨会。
12月7日 美研中心和美国亚洲基金会联合举办“美国在亚洲的角色”国际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