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中心简介 人员队伍 新闻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国际合作 媒体评论 图书馆 美国问题研究
  媒体评论
 
用美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讲‘中国故事’
吴心伯

《解放日报》 2015-09-24

美国当地时间22日,习近平主席在西雅图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此番讲话向美方传递了哪些信号?

展现坦诚释疑姿态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习主席在华盛顿将主要通过记者会发布元首会晤成果,因此西雅图演讲,被外界视为此访中唯一一次就中美关系进行的重要全面的政策性演讲。

演讲涵盖了对中国国内政策的表述、对中美关系以及两国在亚太乃至国际事务中如何合作的立场。与以往讲话略有区别的是,习主席此次讲话并非单纯分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部分,而是“以问题为导向”,开篇就对美方关心的中国经济运行、股市汇率、网络安全、反腐等问题予以回应,这种不回避问题、极具针对性的务实态度,既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自信,也充分释放了中国希望与美方求同化异、增信释疑的建设性态度。

这种坦诚的姿态,其实在习主席日前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已有所反映。在专访中,习主席回答了12个热点话题,问题数量是他2012年以来接受外媒采访中最多的一次。此番西雅图演讲,习主席再次“主动发声”,通过提出“尤其要做好”的四件大事,从战略、途径和民意等诸多方面,提出推进中美关系发展的思考与倡议。这些话既是委婉地向美方指出,应该跳出负面揣测中国战略意图的惯性思维,也是向世界宣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谈到国际秩序、国际体系,习主席也阐明了观点,通过解疑释惑,发出了中美应着眼合作大局,稳定双边关系的积极信号。

夯实经贸人文合作

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可谓习主席西雅图之行的重点。夯实中美经贸合作“压舱石”和人文合作“支柱”,也成为演讲的题中之义。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认为,习主席的讲话,与李克强总理最近在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形成呼应,有助于打消外界对中国的疑虑,增强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信心。习主席还提到坚持改革开放,向美国社会传达了中国秉持非歧视性原则、公平公正对待外商投资的态度,为政府搭桥提升双方贸易投资水平、放大投资效应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改变美方一些人士对中国“改革而不开放”的错误印象。在人文合作方面,习主席宣布,中国支持未来3年中美两国互派5万名留学生,将在2016年举办“中美旅游年”。

彰显“习式语言”魅力

演讲中,“习式语言”的魅力也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除了海明威、马丁·路德·金、电影《西雅图不眠夜》、美剧《纸牌屋》……习主席还分享了自己早年在陕西插队的经历。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评价道,“这说明习主席非常了解美国人和美国社会,他用美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讲故事,有助于让美国人了解中国领导人,并让美国老百姓了解中国的情况。”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主任赵可金表示,习主席善讲中国故事,也熟悉同美国民众打交道的方式。早在2012年,他在任副主席期间,就曾在华盛顿发表演讲时讲述“鼓岭故事”,突显了中美民间交流源远流长。有分析评论道,习主席此次以亲身经历讲述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告诉世界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实现中国梦。这样的讲述方式不仅给人亲切感,还有历史纵深感,更能感染人、打动人。

专题:习近平主席访美

关闭

 
  200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