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说,要让中美“脱钩”并不现实,若与中国脱钩,就是与机遇和未来脱钩,甚至某种意义上是与世界脱钩。他重申,合作仍是中美关系主流,对中美关系未来秉持积极预期。
王毅在全国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回答媒体关于中美是否正走向冲突的提问时,作出上述表态。他强调,中美关系历来合作与摩擦并存,但中国始终认为合作大于分歧,这段时间两国的问题和矛盾看起来多了一些,但这不代表中美关系发展的大趋势。
不是单纯司法案件 华为案是蓄意政治打压
他指出,中美经贸磋商如今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得到两国各界与国际社会欢迎,表明两国只要相互尊重并致力于平等协商,任何难题最终都能找到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办法。
对于困扰中美关系的华为风波,王毅则展现强硬的姿态。有媒体提出,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案件明显是美国对中国高技术企业进行政治打压。王毅就此回应说:“最近针对中国特定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根本不是什么单纯的司法案件,而是蓄意的政治打压。”
他表明,中国支持相关企业和个人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不当“沉默的羔羊”,“我们今天要维护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权益,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正当发展权利。”
孟晚舟上周起诉加拿大政府侵犯她的宪法权利,华为前天则宣布起诉美国政府限制其在美展开业务是违反宪法。彭博社昨天引述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d)说,华为对美国政府的诉讼“有些怪异”,“我不觉得那是很明智的策略”。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王毅昨天的表态对美国释放了两大信号:一、处理中美关系宜以国家利益为基础,美国若与中国脱钩,等于放弃很多发展机会,这也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二、表达出中国处理中美关系的自信,“不要觉得美国要脱钩就真的脱得了钩 ”,美国还是需要寻求稳定合作的中美关系。
约两小时的记者会上,王毅回答了中外记者共21道问题,内容也包括朝鲜半岛局势、一带一路、南中国海、中日关系等。
美朝应打破互不信任魔咒
对于上月底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第二次会面未取得成果,王毅指出,解决半岛核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各方应有理性预期,不应一开始就设置过高门槛。“各方都要跳出历史的局限,打破互不信任的魔咒。”
另有美国媒体提出,中国外交官近月来在不同场合使用“侵略性语言”,包括指责加拿大“白人至上”,说瑞典警方“不人道”,并表示特朗普的政策正让美国成为全世界的敌人。
王毅就此回应说:“咄咄逼人从来不是中国的传统,国强必霸压根不是我们的选择。”但中国不会容忍国家主权和尊严受到侵害,任何中国外交官不管身处何地,都会坚定不移地表明立场。
昨天提问环节结束后,王毅一如既往被记者围堵,被问及“有美国议员邀请蔡英文访问华盛顿,能同意吗?”他转头回应:“当然不能同意”。
之后再有记者问:“今年拿掉台湾几个邦交国?”王毅闻后稍仰头笑了两声,快步离开现场。
《南中国海行为准则》磋商正加快
王毅还透露,《南中国海行为准则》(COC)磋商进程正不断加快,路线图已非常明确,也有越来越多亚细安国家开始支持和同意中国对加快磋商的建议。
中国总理李克强去年11月在亚细安峰会期间提出,中国希望三年内与东南亚各国完成COC谈判。中国和亚细安四个成员国,即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及文莱在南中国海存有主权争议,COC是一份规范各国在南中国海行为的文件。
王毅昨天回答《联合早报》关于COC磋商进程是否有望加速的提问时说,南中国海局势经过了由乱向好的过程,磋商进程不断加快,路线图已非常明确。
反对别有用心炒作和干涉
他说,中国早前主动提出三年之内,也就是2021年前达成准则的目标,展现了诚意和担当;接下来将与亚细安国家一道,“保持定力、排除干扰,在协商一致基础上不断加快推进磋商进程。”
但他表明,中国“反对别有用心的炒作和干涉”,并指南中国海“和平稳定的钥匙应该掌握在地区国家自己手中”,COC应由地区国家共同制定、遵守和承担责任。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过去两年多次在南中国海执行航行自由行动,挑战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声索。
另有舆论质疑,COC磋商过程不透明,尤其针对COC是否具法律约束力所公布的信息不多。王毅就此回答说,任何谈判在过程中都是不会对外公布的,这是一个惯例;但中国会保持必要的透明度,适时对外公布谈判进展。(来源:《联合早报》,记者:林展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