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中心简介 人员队伍 新闻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国际合作 媒体评论 图书馆 美国问题研究
  媒体评论
 
落实元首会晤共识迈出重要一步(采访)
宋国友等

《国际商报》 2019-01-10

美国副贸易代表格里什率领的美国工作组1月7日访华,与中方工作组就落实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重要共识进行讨论。

虽然是副部级磋商,但这是2018年12月1日中美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并达成停止加征新的关税等重要共识以来,双方首次面对面会谈,因此显得格外重要。此次磋商能达成哪些共识,不仅关系着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走向,也影响着2019年全球经济脉动。

双方积极推进磋商

从近期中美密集通电话,到2019年1月1月两国元首互致贺信庆祝两国建交40周年,中美双方的互动沟通频繁。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月4日称,此次磋商双方将“进行积极和建设性讨论”。美国总统特朗普1月2日在内阁会议上对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的谈判也表示乐观,称“进展非常顺利,我们将拭目以待”。“从近期双方释放的一系列积极信号来看,相信此次磋商能取得一定成果,在扩大进口和关税减免清单方面能达成一些共识,分歧会进一步缩小。”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巍看来,此次磋商将为下一轮更高级别的会谈做准备。由于正处于为期三个月的谈判时间内,磋商面临的压力也不小,可能会涉及一些实质性问题,比如此前美方一直关切的贸易平衡、知识产权、中国市场开放程度以及中国制造业发展等焦点问题。

中国在大幅度开放的基础上,过去一个月,继续在相关领域作出了更多切实的努力,体现出了足够的诚意:从2019年1月1日起暂停对美国制造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征收额外关税、已经恢复购买美国大豆。与此同时,中方对外开放的举措也在有条不紊地推出:2019年1月1日起中国对700余种商品减免进口税;外商投资法(草案)提请审议,草案设立了专门的章节规范投资促进和投资保护制度,为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受访专家认为,此次磋商如果成功,将为2019年中美经贸关系奠定一个良好的开局。

喜忧参半警惕杂音

虽然经贸摩擦持续近一年后,中美双方终于再回到谈判桌前,但李巍却对此次磋商喜忧参半。“忧的是,外部杂音依然存在。一方面,美国鹰派仍然在给特朗普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台湾问题、南海争端等政治因素干扰而具有不确定性。中方对这些消极的杂音也不能过于低估,以及对美方是否履行协议和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的行为也要保持警惕。”李巍对国际商报记者说。

宋国友也有类似观点:“中美经贸摩擦不是一天形成的,一次磋商也解决不了全部问题,肯定还会进行后续磋商,越到后面越是‘硬骨头’。但无论如何,每一次的进展都朝最后达成共识迈进了一步。”

宋国友称,如果中美能够在2019年3月1日的最后期限前达成贸易协议,双方经贸关系将明朗化,笼罩在世界经济头上的乌云也将消散;当然,达不成协议的概率也是有的。

李巍则强调,需要正视的是,中美经贸摩擦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好心态,尽可能管控双方摩擦的“烈度”。

他解释称,中美经贸摩擦的解决至少面临两个难点:一个是双方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随着中国产业的不断升级,这种竞争态势会越来越明显,这是市场化的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另一个是中国经济崛起模式与美国不同,与其经济制度也完全不同,因此中美贸易摩擦背后反映的是长期结构性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短期内都无法得以根本解决。“打打谈谈、谈谈打打恐怕将成为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新常态。我们要做的是管控摩擦,避免‘脱轨’。就像一辆汽车在路上行驶,总是会遇到点儿颠簸,只要总体平稳,不翻车就没事。”李巍如是说。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第9137期 第1版

关闭

 
  200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