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中美元首9月10日通电话达成的共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与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于当地时间10月5日在瑞士苏黎世会晤。这是继阿拉斯加和天津之后,中美高层官员的第三次会晤。此次会晤有哪些重要议题?是否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峰回路转?中美双方会在哪些议题上有所突破达成共识?凤凰网《风向》特邀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独家解读。
核心提要:
1.本次会晤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包括在中美在台湾、南海等议题上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对抗;还有因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而产生的涉疆、涉港问题,美方还需就中方列出的“两张清单”进行回复。另一方面是确定合作领域以及优先合作议题:包括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经济复苏、伊核问题、阿富汗问题、半岛核问题等。
2.此次瑞士会晤,主要是就一些基本原则问题进行讨论。中美经贸磋商具体将由经贸团队即将进行的对话来办理。近期美国贸易代表提出的“再挂钩”标志着美国承认美国不可能与中国脱钩,她可能期望提供调整规则,改变对于美国工人、企业、消费者、中产积极的不利因素。
3.可以预期,本次会晤将有两方面的进展。第一,双边关系下一阶段发展路线图即将出炉。第二,中美将在双方均关切的重要问题上展开,并取得一些成果,比如中国关切的台湾问题、香港问题,美国关切的购买国债问题、伊核问题等。美国在许多外交事务中,需要借助中国的力量,离不开中国的帮助。
4.此次会晤属于中美关系的微调。因为拜登政府经过阿拉斯加和天津两次会谈,意识到此前“自以为是”的政策行不通,所以在9月双方元首直接通话后,拜登政府就对华政策进行了战术性调整,虽然这是一个积极的迹象,但是美国在战略层面对中国的基本认知和判断不会改变。但如果能有持续性改善缓和的战术动作,双方关系也会不断改善。
中美第三次高层会晤 主要议题有这些
凤凰网《风向》: 您认为中美高级官员此次会晤主要议题有哪些?
吴心伯: 中美高层此次瑞士会晤的主要议题是围绕9月10日中美元首通话达成的共识,即中美通过不断接触和交往,推进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中美双方将讨论如何管控双方分歧,从而避免冲突和对抗。具体而言,双方的分歧主要是中方所关切的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而产生的涉疆、涉港问题,以及中方给美方列出的“两张清单”中的一些其它问题,比如如何处理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实体和个人的制裁。
第二,中美双方将确定可以合作的领域及优先合作的议题。习主席提到,中美双方可以在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经济复苏、国际地区问题上进行合作。因此,伊核问题、阿富汗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等,都将成为此次会晤的主要议题,此次会晤议题范围也将较为宽泛。
“再挂钩”标志着美国重新理顺对华贸易关系
凤凰网《风向》: 您上次提到中美贸易将会是中美关系下一阶段主要看点。中美此次会谈在贸易上是否会有所突破?能否请您就戴琪所提到的“再挂钩”详细解释?
吴心伯: 此次瑞士会晤中,中美双方经贸问题并不是此次双方高层对话的重点,因为中美双方经贸团队即将对话,这些问题要留给经贸团队商讨,但是双方会将经贸问题置于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框架之下,就一些基本的原则问题进行对话和讨论。
目前,关税问题并不是主要关切,因为关税对于美国的影响超过了对中国的影响,高额的关税并没有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这种出口反而呈现上升趋势。
事实上,中方的关切集中于美国的对华制裁,尤其是美国对于中国实体和个人的制裁,以及美国在科技领域对中国的封锁和打压,破坏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
华盛顿时间10月4日,美国对华贸易代表戴琪就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发表演讲,她在演讲中提到了“中美贸易的再挂钩”。“再挂钩”标志着美国承认美国经济不可能与中国脱钩。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无论特朗普政府通过怎样的政策推进两国的脱钩,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的,双方的脱钩也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再挂钩”意味着戴琪希望重新理顺两国的经贸关系,调整一些经济规则,改变美方认为对于美国工人、中产阶级、消费者和公司的不利因素。
当前华盛顿对于中国的指责主要集中在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壁垒等,但是根据美国商界(比如上海美国商会、位于北京的中国美国商会)每年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这些问题并不是美国商界的主要关切。也就是说,在华盛顿的美国人士,利用这些问题做政治文章,从而推进中美的“脱钩”。因此,所谓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或市场开放不够是被夸大和扭曲的,是美国政客为达到其政治目的的借口。
会晤之后,中美关系发展路线图即将出炉?
凤凰网《风向》: 除贸易外,您认为还有哪些议题可能会有突破?或更有看点?
吴心伯:中美高层此次会晤主要有两方面进展,第一,双边关系下一阶段发展路线图即将出炉,第二,中美有望在双方均关切的重要问题上展开合作,并取得一些成果。具体而言,双边即将在各个领域开展对接、互动,进行对话和交流,甚至最高层领导人的会晤等,这就是两国关系发展下一阶段的基本路线图。其次,双方有可能在一些重要的问题领域取得一些进展。
比如,在台湾问题上,中方将密切关注美方下一步的言行。同时,中国也着重注意美国在香港问题、新疆问题的表态,以及美方针对中国提出的“两张清单”的回应和行动。
当然,中国也会对于美国所关切的问题上有所回应。美国所关切的首要问题是其经济利益。比如,刚才所提到的人民币是否会继续升值,中国是否会持续购买美国的国债等。
圣诞节即将来临,受供应链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美国不进口中国的制造业商品,货架即将空空如也,这将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美国对于伊核问题也给予很高关注。拜登希望重返伊核协议,但是目前未在谈判上有所突破。中国是伊核问题中举足轻重的一方,中国与伊朗关系发展较快,且伊朗即将成为上合组织的成员国之一,因此美国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在伊核问题上有所突破。
8月31日,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之后,阿富汗成为一个遗留问题。近期,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也极度关心中国与塔利班政府未来关系的发展,包括中国何时承认塔利班政权等。
同时,朝核问题也是美国的重要关注点之一。拜登政府希望与朝鲜举行会谈,但是朝鲜方面不仅没有表示出会谈的意愿,还在近期成功试射了几颗导弹。与此同时,南北关系的进展也加重了美国的被冷落感。
因此,美国在许多外交事务中,需要借助中国的力量,离不开中国的帮助。这就不难理解,虽然美国一直强调与中国的竞争,布林肯最近在给中国的国庆贺词中加上了“合作”一词。
拜登战术调整,美国对华基本认知判断不会变
凤凰网《风向》:此次会晤传递了怎样的信号?目前有些人已经对中美关系改善不抱期望,此次会晤是否是一种峰回路转?
吴心伯:中美高层领导人此次会晤标志着中美双方政策的微调,这是一个战术层面的阶段性调整。虽然这是一个积极的迹象,但是美国在战略层面对中国的基本认知和判断不会改变,因此我们不应该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过于乐观。
对此次会晤之意义的判断,应该置于9月10日双方元首通话之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拜登执政的半年多时间内,其对华政策较为“自以为是”,即拜登认为,中美双边关系会按照其所制定的对华政策轨迹发展,中方会跟随美国的政策节奏起舞。
但是,在阿拉斯加和天津的交锋之后,美方意识到此前设计的对华政策行不通,所以拜登现在有意对“中国政策”进行调整。 在9月10日与习主席通话中,拜登直接听到中国最高层的观点和想法,其需要根据所掌握的中方信息来考虑对华政策调整的角度和幅度。 所以,此次会晤,是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战术型调整,希望一定程度上改善中美双边关系。
虽然在中美关系的大格局中,此次会面并不是一个重大事件,但是从双边关系发展角度,此次会晤非常重要,因为中美关系发展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细节的好坏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宏观发展路线的形态。如果每一个细节都是冲突,双边关系中冲突的份量会越来越重,但是如果能够有许多类似此次会晤的战术动作,双边关系将会持续缓和与改善。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