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中心简介 人员队伍 新闻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国际合作 媒体评论 图书馆 美国问题研究
  媒体评论
 
深度|美国务院二把手开启东亚行,到底来不来中国?(访谈)
吴心伯

上观新闻 2021-07-18

最近,一场外交访问引发高度关注:7月18日至25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将访问东亚。

这将是舍曼不到两个月内第二次访问亚洲,也是美国国务卿、防长首访日韩之后,美国最高级别外交官到访东亚。

日本、韩国、蒙古被明确写入美国国务院的官宣行程单。然而,对于这次访问,外界最关心的是,这位国务院二号人物会否访问中国?

频访亚洲拉好队伍

美国总统拜登的海外首访选择了欧洲,他的执政班子成员却总是很勤快地往亚洲跑。

3月,国务卿布林肯、防长奥斯汀同访日本、韩国,奥斯汀还访问了印度,拉开新政府的外交大幕。

5月底6月初,舍曼访问东盟三国印尼、柬埔寨和泰国,成为拜登政府上台4个多月后首位访问东盟国家的最高级别官员。

6月下旬,美国朝鲜事务特别代表金圣对韩国展开为期5天的访问。

如今,舍曼再次来到亚洲,她这一次把目标从东南亚转向东亚。

美国国务院表示,舍曼为期一周的亚洲行将重申美国在印太地区与同盟、伙伴合作实现和平与繁荣,维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承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认为,拜登政府高官之所以频访亚洲是基于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简言之,即重整盟友体系,应对中国挑战。重整盟友体系的重点方向是亚洲和欧洲。比如拜登自己任内首访选择欧洲,国务卿、防长、副国务卿等高官则“主攻”亚洲。“舍曼时隔近两月再访亚洲,其动机无非是希望更好地协调与盟友的关系。”

现年71岁的舍曼是美国第一副国务卿,相当于美国国务院第二号人物。她长期担任外交官,曾于2011年至2015年担任副国务卿,并于2015年出任伊核协议美方谈判代表。

《纽约时报》称,自上世纪90年代起,舍曼在美国国务院担任过4个不同职位,以精明、强硬著称。

据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介绍,作为技术官僚,舍曼风格较务实,也有强硬一面。过去负责对朝鲜、伊朗谈判,外交谈判能力较强。但她并非政策制定者,更多是执行者。此外,国务院二号人物比一般高级外交官分量更重一些,如果出访,往往是代表一把手处理对外事务。

访问三国难言轻松

为期一周的东亚之旅,舍曼将先后到访日本、韩国、蒙古。

在首站日本,舍曼将与日本官员讨论一系列问题,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访日期间,较引人注目的一项日程安排是美日韩将举行第8次副外长会谈,这是近4年来三国首次举行副外长会谈。

美国国务院称,三方将就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朝鲜半岛局势等一系列“紧迫的共同挑战”商讨合作。

“由于日韩交恶,美日韩副外长会停摆多年。美国一直在调解日韩关系,此次三边副外长会重启可视为美方推动日韩和解的重要信号。”吴心伯说。

与此同时,韩日副外长还计划举行双边会晤。据报道,双方预计将讨论与战争历史有关的双边问题。

21日,舍曼将抵达韩国展开为期3天的访问。23日,美韩将举行第9次美韩副外长战略对话。话题包括一系列双、多边合作的共同优先事项,比如应对气候变化、携手抗击疫情、致力于经济复苏等。会议还可能讨论如何落实美韩元首会晤共识,特别是在芯片等关键产品的供应链方面扩大合作。

朝核问题也是舍曼访韩期间的重点议题。据《韩国先驱报》称,舍曼与韩国外交部第一次官(副部长)崔钟建料将讨论如何努力与平壤重新接触,以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谈判走出僵局。

之后,舍曼将前往乌兰巴托,与蒙古官员会晤,以加强双边战略伙伴关系。

吴心伯指出,舍曼此次访问东亚反映出拜登政府的外交基调,即巩固传统盟友关系,通过加强与盟国合作,以应对地区和全球挑战。比如访日期间,会聚焦中国议题。访韩期间,朝鲜将是核心议题。至于访问蒙古,美国可能是冲稀土而去。因为蒙古的稀土储量全球第二,仅次于中国,有助美国摆脱对华稀土依赖。此外,美国发展对蒙关系也有挑拨中蒙关系的企图。

在金灿荣看来,舍曼此行并不轻松。其首要任务是协调与盟友关系,但是当前日韩关系依然紧绷,矛盾难解。即便美方继续在两个东亚盟友之间做和事佬,但要协调两国使其形成合力绝非易事。其次,舍曼访蒙显示美国一心拉拢蒙古,意图给中俄制造麻烦。但是由于蒙古体量太小,并不足以担当“大任”。

是否访华最受瞩目

相比访问日韩蒙,是否访华是舍曼此行最受瞩目的焦点。

作为美国国务院二把手,舍曼访华如果成行,将是拜登上任以来美国最高层级内阁官员访问中国,也是中美阿拉斯加高层战略对话4个月后又迎来一场高级别外交会议,并为中美外长会晤、元首会晤做铺垫。

不过,围绕这次访问,却一波三折,迷雾重重。

外交政策圈内人士原先预计舍曼会访华。7月14日,香港《南华早报》曾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舍曼将于下周访华,将在天津会见中方官员,他们将讨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会晤的可能性。

然而,在美国国务院7月15日官宣的行程中,中国不在其列。个中缘由,媒体也是猜测纷纷。有说美方不满意有关安排,希望能与更高级别的中方官员会晤,并且希望能将会晤地点安排在北京而非天津。

孰知,就在外界以为舍曼不会访华之时,7月17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务院一名高级官员16日表示,美国仍在就舍曼访华事宜与中国沟通。如果一切安排妥当,舍曼将在访问日韩蒙三国之后前往中国。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在7月16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经济新闻、法新社记者问及舍曼访华一事。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中方在中美关系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关于记者提到的具体问题,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金灿荣表示,如果媒体报道属实,从此次访华安排出现的障碍可以看出,美国的自信心在减退,自尊心却越来越强。

不过,分析人士预计,舍曼访华仍不无可能。

“这是由美方主动提出的,美方有同中方进行对话的需要。”吴心伯说。

金灿荣认为,舍曼的行程到7月25日结束,仍有充分时间留给双方就相关安排进行磋商协调。

在分析人士看来,一次充满悬念的访问,折射的是中美关系的微妙复杂,以及美国对华态度的言行不一。

一方面,中美双方存在接触、对话的客观需要。

事实上,自阿拉斯加会晤以来,除了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访华之外,中美几无面对面的高层外交互动。吴心伯分析了三点原因:客观上,拜登政府仍在研究评估对华政策,内部协调需要时间;主观上,拜登为显示自己不是弱势政府,故意在对华关系上以施压为主,采取冷处理方式,不急于改善与发展关系;从中国来说,对拜登政府也经历了从期待——重开对话、重启合作、重建互信,到失望——没有摆脱上届政府的阴影、没有走出对华认知的误区、没有找到与中国打交道的正确路径的过程。

与此同时,中美关系却在日趋紧张。《南华早报》此前援引两位中国学者的话指出,目前,美国将本已激烈的对抗扩展到网络技术等新层面。随着竞争不断加剧,中美都意识到,危机预防和冲突管控变得越来越重要。

另一方面,出现不确定性,缘于拜登政府缺乏诚意。

外界注意到,就在舍曼访华被传得沸沸扬扬之际,美国并未为双方接触营造良好氛围,相反毫不客气地对中国频频出手,包括派军舰进入南海活动;在新疆问题上发难;发布所谓“香港商业警告”,制裁7名中国官员等等。

本月初,在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上,当被问及“中美高层今年会有接触吗”,王毅说“要看美方诚意”。

金灿荣说,王毅的回答表明,中方并未拒绝对话,但前提是美国要展现诚意。从美国迄今表现来看,言行严重不一。口头上喊着要对话,行动上却在破坏中美关系,没有为两国对话创造合适气氛。如今,虽有对话意愿和安排,但落实却遇到困难,主要障碍也在于美方一贯的言行不一,导致对话本身都可能失去意义。

吴心伯指出,美国一边强力打压,一边寻求对话,反映出拜登政府的对华“套路”:该打就打,该谈就谈,二者是两码事,无需营造对话气氛。其背后支撑的是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设计,即以竞争为主,但也不排斥接触,需要对抗就对抗,需要合作便合作,而且是围绕美国利益和目标的合作。

(来源:上观新闻 记者:廖勤)

关闭

 
  200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