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中心简介 人员队伍 新闻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国际合作 媒体评论 图书馆 美国问题研究
  媒体评论
 
深度 | 美国6月通胀“破九”,全球经济前景“黯淡”,未来之路波涛汹涌?
潘锐

《解放日报·上海观察》 2022-07-14

尽管上月美联储启动了近30年来最大幅度的单次加息,但“通胀高烧”似乎并未消退。美国劳工部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9.1%,远高于8.8%的市场预测中值,为1981年11月以来最大涨幅。

在美国经济频亮“黄灯”之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并发出“全球经济前景显著趋于黯淡”的警告。一时间,美国经济会否陷入衰退,全球经济又将面临何种考验引发关注。

“经济动荡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美国,‘遍地火苗’现象将有所加剧。”《金融时报》指出,美国新出炉的糟糕数据,给最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敲响警钟——未来的日子将是艰难的。

令人沮丧的数字

西方媒体评论,当“9.1%”频繁闪现在新闻推送中时,美国消费者的信心也随着这个令人沮丧的数字而沉落谷底——他们仍将忍受高物价的煎熬,与通胀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从数据分析,能源和食品价格高企,是造成6月CPI再创新高的主要原因。

其中,能源价格环比上涨7.5%,同比大幅攀升41.6%,涨幅均较5月有所加速,同比涨幅创1980年4月以来最大值。汽油价格在6月一度突破每加仑5美元大关。

在食品价格水平方面,6月环比增长1%,同比上涨10.4%,涨幅为1981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此外,占CPI比重约三分之一的居住成本环比上涨0.6%,同比涨幅增至5.6%。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新发布的数据显示通胀“遍地开花”——在之前的报告中,整体数据尚且被一些异常值推高,而这次“所有数据都不堪入目”。虽然近几周来,美国油价确有下跌,但住房、服装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价格飙升,通胀始终没有“刹住车”。

通胀数值的“爆表”,也令华尔街发出一声呜咽。美股三大指数13日集体低开,道指开盘重挫237.70点。美股期货跌幅也继续扩大。

为了安抚民众,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声明称,尽管通胀数据“高得不可接受”,但它已经过时——并未反映最近一段时间油价下跌的全部影响。然而,这并未缓解人们对经济的担忧。

《卫报》指出,最近2周油价下跌只是小小的安慰。即便不考虑燃料和食品价格上涨因素,美国通胀率也达到6%。对此,拜登政府难辞其咎,它对通胀严重程度的误判和应对迟缓加重了“病情”。“美国通胀不幸的故事远未结束。”

美联社认为,新出炉的数据将拖累拜登的支持率,给中期选举带来较大政治风险。

通胀将走向何方?

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将“抑通胀”作为“内政第一要务”的拜登政府可谓连连祭出“大招”,除了加快“缩表”节奏,更一次性加息75个基点。为何通胀之火仍在延烧,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潘锐认为,这主要是由本轮通胀的特殊性导致的——既有美国自身宏观政策过度刺激、经济结构失衡等原因,也是美西方因俄乌冲突多次对俄制裁、推高全球油价粮价所致,还与新冠疫情、地区动荡导致的全球供应链紊乱相关。

因此,加息只能发挥部分作用。CPI拐点的出现,还将取决于俄乌冲突何时结束、“欧佩克+”何时超量扩产、粮食危机何时解除等外部因素。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目前来看,对于通胀“降温”的预期喜忧参半。

好消息是,在大宗商品和天然气零售价格7月下跌的背景下,对于能源价格通胀的担忧有望缓解;供应链“堰塞湖”也有改善之象;薪资增长的放缓,则预示着通胀中最具粘性的因素可能被削弱……有美国机构研判,美国通胀或在短期内见顶,未来一年会变得更加“温和”。

但与此同时,利空因素也不容低估。经济学家注意到,新公布的数据反映出核心通胀范围进一步扩大。而36年来的最高房租水平,也会通过传导效应使通胀“更顽固地维持在高位”。

随着通胀破“九”,美联储将再次激进加息已经成为市场共识。

美联储定于7月26日至27日召开新的货币政策会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曾表示,在7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美联储或将决定继续加息50个基点或75个基点,但以目前形势看,不少市场人士对加息幅度的预期甚至已超过75个基点。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联储观察工具13日显示,交易员预期美联储7月加息100个基点的概率已达到80%左右。

一种“温和的衰退”?

新出炉的数据也加剧了人们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就在12日,IMF发布最新预测,下调2022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至2.3%,认为美国避免经济衰退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通常而言,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将被视为陷入技术性衰退。此前,美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下降1.6%,美国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最新预测称,美国第二季度GDP环比按年率计算将萎缩1.2%。如果预测成为现实,意味着美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另有研究机构认为,不排除美国在明年出现“更严重的第二次衰退”。

潘锐指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讨论一直存在,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衰退是迟早之事,只不过存在乐观和悲观之分。潘锐说,他本人相对乐观,认为即便衰退,也不会是上世纪80年代那种以高失业率为主要特征的衰退,而是一种“温和的衰退”,其程度和后果是可控的。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最近几年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无论经济活力还是创新能力都显示出较强态势。此外,反映美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的消费和投资数据并没有出现明显大幅萎缩。就业指标也表现不错——去年增加了创纪录的670万个工作岗位,今年以来每月平均增加45.7万个就业岗位。美国银行预测,假如美国经济出现“温和衰退”,失业率可能从目前的3.6%升至4.6%,这仍远低于2020年4月近15%的高点。

另一个原因在于,从美国长期经济发展轨迹看,它非常善于使用美元霸权优势向世界攫取红利: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开动印钞机,美元流向海外,实质上是强行借钱;而今它又通过加息,产生巨大虹吸效应让美元回流,实质上是转嫁危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倪建军认为,不能根据传统的衡量指标,来简单得出“美国经济衰退”的结论。

“阶段性指标需要与美国宏观经济态势、政策工具运用的有效性等结合起来判断。”倪建军说,积极的一面是,美国就业市场仍表现不错。但同时也要看到,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整伴随着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态势变化,在内外压力下风险可能被放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经济学家担心美国经济在年底前出现“硬着陆”,股市和债市进一步动荡的原因。

未来之路波涛汹涌

“最新通胀数据表明,未来之路将是波涛汹涌的——不仅对美国而言,也是对全球最脆弱的社会群体而言。”《金融时报》写道。

日前,IMF发出“全球经济显著趋于黯淡”的警告。该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13日在博客文章中指出,本月晚些时候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下调今年和明年全球经济预期。“2022年将是艰难的,2023年可能更难……”

种种难处,正在越来越多经济体身上显现。在斯里兰卡,因“国家破产”引爆的民意触发政治危机,国家被逼入紧急状态。在欧洲,欧元对美元汇率短暂跌破1比1,成为近20年来首次。另外,为应对各种外溢冲击,多国上演“加息潮”,仅在刚刚过去的一天就传来加拿大、韩国大幅加息的消息……

倪建军认为,全球经济形势可以从几方面看。

第一,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持续下行风险进一步暴露,形势更趋严峻。在IMF即将发布展望报告之前,世界银行上月再次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目前为2.9%)。这表明世界经济“滞胀”风险凸显,将在未来数年面临高通胀、低增长困境。

几类国家最易受到冲击,一是资源及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二是经济增长乏力、财政实力较脆弱的国家。三是外债高、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的国家,可能破坏其债务可持续性和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第二,相比经济发展本身,人们对经济的预期往往显得更重要。然而目前这一预期并没有得到有效提振。尤其是地缘政治博弈的冲动降低了合作的可能性。

倪建军说,回望2008年金融危机后,主要经济体尚能共克时艰,通过将二十国集团(G20)确立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等方式来协调宏观经济政策。而如今,全球合力应对危机的举措被弱化,不少国家“以我为主”,甚至推出“小圈子”经济。例如,美国财长耶伦在G20财长会议前开启亚洲行,主要目的就是与盟友商讨如何对俄罗斯石油价格设定上限。

“美国在俄乌问题上一边为制裁反噬而灭火,一边又使劲拱火,矛盾的政策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挫伤消费动力、投资意愿,跨国合作信任缺失的问题也变得更突出。”

倪建军补充道,现在多国普遍采取货币政策杠杆应对输入性通胀,美国的政策先导起了很不好的示范效应。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具备采取宏观政策调控的“底子”,能够容忍经济可能面临的较大衰退风险,但一些中小国家选择余地没那么充足,不得不“被动加息”,可能加剧风险。在此背景下,加强南南国家、南北国家经济政策的有效沟通和协调,防止阶段性问题演变为长期结构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关闭

 
  200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