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评社,2025-09-18)

北京香山论坛讨论大国正确相处之道 (中评社 郭至君摄)
以“共护国际秩序,共促和平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17日启幕,中美关系往往是大会的焦点内容,当天上午其中一场“香山视界·高端对话”就聚焦大国正确相处之道的议题,请来中美学者共同探讨。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教授吴心伯表示,特朗普2.0政府一月就职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月到五月,这期间的特点是打关税战,紧张态势非常明显。第二阶段是5月至8月,特点是“打”与“谈”并进。现在则进入到第三阶段,以谈判为主。吴心伯认为,从根本上来说,特朗普2.0政府与拜登前政府没有不同,核心还是与中国竞争、遏制中国,区别可能只是使用的工具不同。但美国在施压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不是容易屈服的对手,所以从胁迫的阶段进入到彼此妥协的阶段。“谈判是双向的,而不是一方的要求清单。”吴心伯强调。
吴心伯也指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非常强调平等,联合国宪章里也强调任何事情都应该平等,希望美国在任何时候都把主权和平等重要看待。吴心伯说,事实证明,美国一些关于中国政策的假设是错误的,美国应该反思对华政策。特朗普2.0政府已经多次公开表示过,不愿与中国发生冲突并谈到多极世界的发展,如果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话,我们也许会看到与拜登政府期间不同的中美关系。
吴心伯也说,希望如果中美两国元首再次会见时,特朗普总统可以向习近平主席阐明美国当下清楚的亚太政策,这对很多问题的管控都有帮助。谈及台湾问题,他说,如果美国能够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的话,那会对两国关系的现实带来很大突破,就像当年尼克松的“破冰之旅”一样。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教授吴心伯发言(中评社 郭至君摄)
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帮办施灿德表示,两个战略上非常重要的大国在相处上要采取新的模式。中美都达成了认知,那就是双方都应该避免危机的发生,并且愿意与对方接触,这需要切实的努力才行,双方都不能误解对方。
“双方对对方都有一揽子认知和假设,但其中有一些是错的。美中之间发生危机或冲突是灾难性的,美国的确想把更多的努力调整到印太地区,包括战略模式、实际行动以及与盟友的合作可能都会产生变化。但更重要的是,要怎么样与中国实现和平共处,我们的防长也已经说过,美国所做之事并不为遏制中国,和平共处、稳定发展,这是两国战略层面的重点。”施灿德说,“双方应该更好地瞭解作用机制,不应过度反应,我们应该区分问题与危机,避免让问题变成冲突。”

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帮办施灿德发言(中评社 郭至君摄)

现场人头济济(中评社 郭至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