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eopledaily.com.cn/GB/paper68/7804/69691/index.html
和美国总统大选一样,作为美国政治周期的又一晴雨表———美国的中期选举,向来受世人关注。吸取上次总统大选戏剧性结局的教训,舆论对这次中期选举结果预测较为谨慎。实际上,共和党获得全面胜利,美国出现一党控制白宫和参众两院的罕见局面,打破了美国一贯推崇的“权力平衡”,这不仅归功于小布什,更是美国处于危机时期的特殊例外。
著名的美国国会学专家詹姆斯·林赛曾把防务与外交政策分为三类:危机型、战略型、结构型,并认为国会对结构型、战略型防务政策影响较大而对危机型政策影响较小。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上的大丰收,可以说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
舆论普遍认为,中期选举结果将使布什政府对内趋于保守,对外趋于强硬,似乎是美国要铁板一块地推行“布什主义”了,但对中美关系影响不大。其重要依据是,一些老议员赫尔姆斯、弗雷德·汤普森等强硬反华派退出竞选,参院两名积极反华的保守派共和党人史密斯和哈奇森此次都输掉了参议员席位;此外,长期以来以台湾问题为牌,竞选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的吉尔曼,也效仿赫尔姆斯,不寻求连任;另有两位亲台议员离开国会山:提出议案要求五角大楼提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力报告的亲台议员弗兰克·穆尔科斯基,参加了阿拉斯加州州长角逐并赢得了选举;提出《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的民主党议员罗伯特·托里切利从参议院退休……而在众议院方面,变化则较小。因此有学者认为,参院今后将再难见到旗帜鲜明的“反华亲台”论调。中美关系将按照江泽民主席访美时,中美双方再次确定的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框架,进入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
其实,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就以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台湾问题为例。大多数台湾在国会的“好朋友”轻易地再次当选,一些新的亲台议员出现,使得台湾方面“所得高于所失”。“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执行主任科恩·布劳伍在投票即将结束时说,“我今晚将睡得像个孩子,国会两院将一致支持台湾”。
事实上,美国国会台湾连线(Taiwan Caucus,又译“台湾小组”)的4位主席全部连任,台湾连线的117名成员谋求连任都获成功,热衷于美台关系的达纳·罗尔巴克尔预计将成为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亚太小组委员会主席,伊丽莎白·多尔取代了赫尔姆斯的参议院席位,可能会极力推进台湾利益。人们知道,其夫鲍勃·多尔是华盛顿中支持台湾的领军人物,在1996年总统竞选失败后,成为台北经济与文化关系办公室的最重要的游说分子。预计其妻子将会效仿之,继续所谓“赫尔姆斯—多尔北卡罗来纳对台传统承诺”。
另外,共和党籍的参议员理查德·卢格(此人因为在冷战结束时支持撤销俄罗斯核武器的纳恩—卢格计划而为人熟知)将取代对台湾“冷酷”的民主党议员约瑟夫·拜登,出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卢格虽非狂热的反共分子,但是是一个理性的亲台派。台湾出生的俄勒冈州民主党议员吴振伟、俄亥俄州民主党议员舍伍德·布朗的重新当选,也让台湾感到高兴。后者是每年提议美国政府支持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始作俑者。
因此,不能忽视美国中期选举对布什政府未来在台湾问题上存在的潜在负面影响。正如“传统基金会”的亚洲研究员约翰·特卡奇所分析的那样,“如果行政当局是亲台的,并且又拥有共和党的参议院,这将拓宽行政当局的外交政策思路,台湾事务就是一个方面”。对国会台湾连线利用美国政治的变化和危机时期美国政府的短视兴风作浪的可能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