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中心简介 人员队伍 新闻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国际合作 媒体评论 图书馆 美国问题研究
  媒体评论
 
情报,开门!
王义桅

《南方周末》 2003-07-30

http://www.southcn.com/weekend/commend/200307240011.htm

“情报门”:一把冒烟的枪

7月7日,白宫发言人首次承认,布什总统在今年1月28日《国情咨文》中所提出的“伊拉克试图从非洲购买铀”的说法,所依赖的情报是“不完整的”或者是“不准确的”。从此,美国新闻界、政界要求调查这次“假情报”丑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自从1974年尼克松“水门事件”之后,美国媒体爱把在白宫发生的丑闻故事以“门”为后缀,此后的好几任总统,都多多少少地被某个什么门堵住不放:里根的“伊朗门”、克林顿的“白水门”和“拉链门”。现在轮到布什的“情报门”了。

问题还不仅仅如此,布什所声称的对伊开战的其他理由——萨达姆政权与基地组织关系、发展违禁武器等,伊战后几个月仍没有找到证据,美国也没有立竿见影地为伊拉克带来民主和秩序,为中东带来持久和平。随着美军在伊拉克倒下的人数超过海湾战争,美国国内民众怨声载道。这是情报门发作的综合背景。“情报门”可以说是这种背景在美国国内的反应——美国“三权分立”的制衡机制本身也有泄压的作用:国会已经在批评行政当局了,国际舆论就请闭嘴吧。

布什在此次国情咨文里还宣称,他已下令各有关部门建立反恐情报中心,统筹分析一切威胁美国的情报,以便确保“最可靠的信息”。人们有理由问,布什政府如此慎重,怎么会犯这种粗心错误?

7月15日,美国的一批前任高级情报官员联名发表公开信,要求美国副总统切尼辞职。这些官员指责切尼利用职权选择性地采纳情报资料,误导国会,以求达到政治目的,把攻打伊拉克的行动合理化。他们指出,有关伊拉克涉嫌向非洲国家尼日尔购买铀原料一事,中央情报局明确提出过怀疑,但切尼坚持要把这项指控加入布什今年初发表的国情咨文内。“情报门”的主角,由此敲定为已宣布竞选连任的布什-切尼搭档,一场政治斗争和政党游戏就此拉开帷幕。

事发后,美国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对中情局局长特内特进行了长达4小时的交叉质询。特内特已经宣布中情局和他本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弃车保帅,民主党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可能会动议国会传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

神秘的“影子情报局”

“9·11”之后,国家安全成为美国的尚方宝剑。“先发制人”战略的鼓吹者经常引用前国务卿舒尔茨的一句话,“如果你家后院有条响尾蛇,难道你还要等它发动攻击时才去打它吗?”可见,在美国人眼中,伊拉克不是什么主权国家,也不是一般的另类,而是会咬人的响尾蛇。

近两年来,美国一直处于害怕遭遇第二次“9·11”袭击的心理状态——正如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丹尼尔·卡尼曼理论所揭示的,人们怕失去的顾虑更甚于得到的心理满足,美国公众“害怕下一只鞋子掉下来”的脆弱心理使他们更容易支持华盛顿任何“促进本土安全”的提议,而不管这个提议在外部世界看起来多么没有道理。

美国独特的政治架构催生了安全机构的生存之道,即常常夸大威胁,以获得国会拨款,赢得舆论支持。这一点对未能及时准确预警“9·11”事件而遭国会指责的中央情报局更是这样。

英国媒体最近披露一个堪称“情报门”事件浮出水面以来的最大秘密——为了给推翻萨达姆政权找到理由,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五角大楼内成立了一个主要由右翼间谍组成的情报网络,专司故意扭曲美国中央情报局、国防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搜查到的情报之职,使得所有公开的情报都有利于布什政府对萨达姆开战,最后成功地将美国导向伊拉克战争。这个权力超人、神秘异常的情报网络被称为“影子情报局”!

“影子情报局”的真名叫“特别计划办公室”,归属美国国防部,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奉白宫要员,比如说副总统切尼的旨意一手组建起来的。“特别计划办公室”的惟一任务,就是从各个情报口提供的情报中“找出”有利于美国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情报,整个机构的运作根本不受美国国会的监视与制约。

政党“游戏”的题中之义

今年3月在波特兰市参加国际研究协会(I SA)年会时,恰逢倒萨风紧之际,笔者于是询问美国人的看法,一位老者的话深深地震动了我——“美国人民最大的敌人,是美国政府自己!”

在西方政治理念中,人性本恶,权力本恶,发展成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政治架构。民众天然对政府不信任——“政府是必要的恶”,这一点对美国尤其是这样。为此理念,美国的国父们设计了美国政治制度的三大制衡: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参众两院制衡,政党制衡。

因而,“情报门”风波,是美国国会和民众对政府不信任的发作。

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朝鲜、伊朗核危机扑朔迷离之际,美国民众的担心不仅是过去式的,还有将来时。

著名的美国国会学专家詹姆斯·林赛曾把防务与外交政策分为三类:危机型、战略型、结构型,并认为国会对结构型、战略型防务政策影响较大,而行政一支(即我们通常说的美国政府)则对危机型政策影响较大。反恐战争因此将布什推向“帝王般总统”的宝座,“情报门”风波是否成为布什盛极而衰的标志,从而预示美国的政治生态将回归往日平衡,就看民主党如何作为了。

在美国大选年即将到来的时候,这场情报风波无异是民主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一张大牌,可以用来将布什一军。如今伊拉克的美国大兵每天都在伏击中丧命,美国几百万人仍在失业线上挣扎,联邦与州政府的财政亏空状况还在继续恶化,总统的诚信问题正好是公众拿来向布什发泄不满的把柄。最新的民调表明,布什在伊拉克武器问题上得到的支持率已经低于50%。

来自伊利诺伊州的民主党参议员德宾是参院情报委员会的资深委员,他首先发难:“我们总统的信誉已经岌岌可危,他应该尽快要求进行全面调查。我们应该揪出那些把误导性语言加入国情咨文的人。他们应该负责任,应该被开除。”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利伯曼参议员则表示:“这一事实打破了我们对领导人在面临战争和反恐时期的基本信任。”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格雷厄姆也宣称,如果布什被发现误导美国向伊拉克开战,就足以面对弹劾。这将是比克林顿“拉链门”事件“更严重”的丑闻。

对世界来说,“情报门”风波又使去年秋天联合国的那场争论回到了原点,证明大多数安理会成员国在未能获取确实证据之前不能授权美国出兵伊拉克是对的。

在向伊拉克出售铀原料的问题上,布什的说法还冒犯了非洲国家尼日尔和法国、西班牙、德国,因为尼日尔的铀矿,是由这些国家负责开采的。如果尼日尔真的向伊拉克出售铀,那么负责监督世界核扩散的日内瓦联合国原子能机构也有失职的嫌疑,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事情还牵扯到意大利,意大利司法部决定调查该国情报部门被指向美、英提供有关伊拉克向非洲购买铀元素的资料。

看样子,布什内阁不仅在内部泄压,而且在向外踢皮球。中情局和白宫之间也开始并不默契了;布什与布莱尔的“两布”双簧也开始不协调。7月17日,英政府卷入伊拉克武器情报风波的国防部武器专家凯利死亡。欧洲人常常批评道——美国人把战争视为游戏,把游戏视为战争。

伊拉克战争看上去更是这样。凯利死亡当天还给一位美国记者发电子邮件说:“很多秘密人物在玩这场游戏。”看样子,游戏还要玩下去。

布什会因此被弹劾吗?

但是,伊拉克战争是精心策划的,布什内阁应对“情报门”尚能招架,手中的牌还没有打完。

白宫7月18日又公开了一份2002年10月份的机密情报文件摘要,以说明为何错误的情报会在布什的国情咨文中出现。布什政府派往伊拉克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小组负责人大卫·凯16日表示,能在6个月内提供足够证据,证明萨达姆曾经拥有这类武器。

同一天,擅长做归纳工作的布什继所谓“邪恶轴心”、“流氓国家”概念之后,又拉出一个新单子,将缅甸、伊朗、古巴、朝鲜、津巴布韦和白俄罗斯列为“被奴役国家”黑名单。很显然,从“9·11”危机中获利匪浅的布什班子,仍然一心想打国家安全与“世界使命”的王牌。

但美国国会并不买账,警告说9月份还要传布什政府官员作证。看样子好戏还在后头。

不管事态将如何发展,有一点是肯定的:情报门再折腾,也不会折腾到为萨达姆翻案的地步——萨达姆反正是独裁者,因而推翻萨达姆政权顶多是布什政府以坏理由做了件“好事情”而已,因而“情报门”

并不可能伤害到布什的筋骨。

“情报门”事件东窗事发后,布什继续为对伊动武辩护说,只要自己在总统职位上一天,就不会因为假定“危险的敌人也有好心”而让美国人生命受到伤害。这样说来,布什的逻辑是,坏人一定会做坏事,这次抓的把柄不完全,但实用主义的美国人看重结果而非过程。

布莱尔对美议员宣称,即便萨达姆手中没有生化武器,将其赶走也是正确的决定。他强调,如果最后证明,英美两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清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是错误的,那么“我们至少仍摧毁了一个给当地人民带来重重苦难的政府”,因此,“历史将原谅我们的过失”。

去年的中期选举后,布什领导的共和党不仅控制了有弹劾提出权的众议院,而且控制了有弹劾批准权的参议院,因而所谓弹劾布什,不过是吓唬人的纸老虎。布什的民意支持率已经降到“9·11”以来的最低点,但仍徘徊在50%左右,布什还有运作空间,关键是布什当局要把伊拉克治理好,切实提高美国民众的安全感,把美国经济搞上去。决定布什选票的是美国选民而非国会或民主党。因而,“情报门”不过一场游戏,反映的是“9·11”以来国会的失落感和民主党的无奈。

关闭

 
  200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