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中心简介 人员队伍 新闻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国际合作 媒体评论 图书馆 美国问题研究
  媒体评论
 
美国为何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王义桅

《南风窗》 2003-10-15

新闻背景:9月28日,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布什开始了为期5天的欧洲之行,以期修补美国与法国和俄罗斯就伊拉克战争陷入的紧张关系。最引人注目的是,夫人外交第一站首选法国。美国驻法国大使利奇表示,美国总统布什这回将“最重要的使者”派遣到巴黎。9月29日,劳拉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美国重返该组织的仪式。她表示,美国重新加入教科文组织说明美国是支持该组织目标的,美国愿与所有国家一道,共同追求这些目标,世人将看到一个真正的美国。当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在艾菲尔铁塔的辉映下苒苒升起的时候,是否预示着美国重新调整与世界关系的开始?

10月1日起,在阔别教科文组织19年之久后,美国重新成为该组织的会员。美国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声已久,劳拉此次访法,不过是将美国与教科文组织几十年的恩恩怨怨暂时划上了句号。8月9日,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就已宣布此消息,布什去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就曾表态“美国将重返教科文组织”,但自美国抛开联合国单独对伊动武的情形下,人们对美国单边主义日益担忧,美法关系僵持不下,美国重返总部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仍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9月29日,希拉克总统在爱丽舍宫接见了劳拉。当希拉克亲吻劳拉·布什的手时,人们难以置信一周前法美两国领导人在联合国总部相会还是别别扭扭。实际上,美国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非局限于调整与法国关系,而是“9·11”以来美国在开展以“先发制人”为手段的“硬”的一手外,推行“软”的一手,即重拾传统公共外交武器的重大举措。美国开展公共外交的目的依次有推销政策、推销形象和推销观念。

推销政策:以多边主义包装布什政府的单边政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于1946年,是联合国的重要机构之一。总部设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以来,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对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

美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始国之一。依规定,按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交纳会费,美国负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约1/4的经费。上世纪80年代,来自非洲国家塞内加尔的阿曼都布任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时,多次拒绝美国的旨意。当时的美国里根政府指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为“第三世界批评美国和以色列的讲坛”、是个“浪费的官僚组织”、“具有第三世界偏见”,还抨击该组织实施的“新世界资源和信息秩序”计划“限制出版自由”。1984年12月,美国宣布退出该组织。

美国重返教科文组织正好印证了布什不久前在联合国成为众矢之的的遭遇。19年,弹指一挥间。美国成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威风却不如两强相争的年代,现已是斯文扫地,深陷战后伊拉克泥潭,不得不求助于联合国。事实上,去年9月,布什就放出风来“美国将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为积极筹划的伊拉克战争制造舆论,期望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可惜最终没有成功。因此,劳拉访欧和美国重返教科文组织,除了藉此调整与大国关系,重建世界对美国的信任外,一个更迫切的使命就是寻求国际社会支持美国提出的伊拉克重建方案,以多边主义包装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

推销形象:修补美国与世界的关系

同时,美国重返教科文组织也是美国反思自身行为,欲借助该组织改善其国际形象的重要举措。这一趋势尤其为“9·11事件”所推动。“9·11事件”给美国人当头一棒,促使他们去思考“世界为什么仇视美国”。思考的结果,美国人倾向于把对美国的仇视归结为不了解美国。于是旨在增强与世界沟通的公共外交被重新拾起和强化,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传播美国的正面形象,改变外部世界对它的“观念”,特别是穆斯林和阿拉伯国家民众对美国根深蒂固的看法。

重返教科文组织正好满足了这一战略需要。因为,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教科文组织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9·11”事件后,该组织抓住时机,大力倡导文化多样化,提倡世界不同文明间的积极对话,为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和宽容提供了一个重要场所,迅速扩大了自身影响。

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绝不会甘心游离于这样一个重要国际组织之外,也不愿意失去这样一个有影响的思想和智力交流的讲坛。美国仍面临长期而艰巨的反恐任务,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在中东抖动完肌肉再露微笑,在世界上唱完黑脸唱红脸,正是美国的一贯作风。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做出了重返教科文组织的决定。这一事实表明,美国仍然需要多边组织,利用它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提高自身形象。因而对美国退出或不需要联合国的担忧是不必要的,美国仍将采取单边与多边主义两手抓的战略,使之实用化,服务于对外战略的需要,只不过常常美其名曰为了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促进世界人权和各民族间的理解与友谊。

推销观念:反恐战争是观念之战

伊拉克战争后,如何改变世界对美国的看法是美国政府面对的迫切问题。美国学者认为,美国一味迷恋在战场上使用武力打击恐怖主义只会使问题变得更加糟糕,它将帮助美国的反对者宣扬名正言顺的“文明冲突”。在当前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冲突和危机中,采用有效的公共外交手段如媒体和广播工具能赢得其他国家的“人心和思想”,是解决外交危机的第四种力量。学者给美国政府开出了许多药方。其中之一就是美国必须收拢世界各国之人心。美国要赢得其他国家民众的人心,必须积聚持久的耐心,需要美国长期的努力来改变世界对美国的整个观念。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学者认为,公共外交必须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优先考虑,应以实际行动协助国外政府改造媒体和教育体系,支持世界范围内独立媒体的建设,资助有利于美国的“看门狗”式团体,并向国外独立媒体提供财经和技术帮助。此类资助可首先投入独立的非政府组织,避免其他国家指责美国搞“颠覆”活动。通过这些手段向其他国家政府和民众施加压力、展示规则和标准,迫使他们放松独裁和专断的做法,同时通过贸易手段消除其他国家禁锢个人思想的壁垒,让民众的观念变得开放。一句话,美国应对世界表现出宽容。

学者们开出的又一药方是美国必须放弃武力,以媒体战胜媒体。他们认为,改变国外民众特别是穆斯林世界对美国的恶劣印象,前提是美国放弃“武力先行”这一解决冲突的方法,拿起本国的媒体武器战胜国外的媒体。目前美国要想打赢媒体战争,必须想方设法战胜散布于世界某些地区的“憎恨媒体”。所谓“憎恨媒体”,最早是美国用来描述纳粹德国和前苏联“憎恨电台”的称谓,它的作用在于挑起当地民众的情绪,煽动针对目标群体的暴力冲突,是致命却又非常有效的媒体。在美国看来,目前世界若干地区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世界特设了许多针对美国的传媒工具,它宣扬对美国的不满,鼓动对美国政府和民众的仇恨情绪。例如,阿拉伯有一个埃尔·贾泽拉电台极具影响力,它覆盖中东地区1000多万人口。在威力如此强大的传媒工具笼罩下,美国要在阿拉伯世界找到“真理”难于上青天。

总之,学者们指出,观念之战关乎美国的未来,它决定21世纪是不是美国的世纪。因而,美国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旨在以此为媒介开展反恐时期的公共外交,推销美国传统的民主等价值观。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劳拉在美国重返教科文组织仪式上发表讲话,将该组织的功能进一步上升到服务于作为观念之战的反恐战争需要,带给人类以更安全和更美好的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今可通过传达一些有助反恐的价值观——教育、容忍、尊重所有人类的生命,尊重彼此的不同来实现和平,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安全美好。”她指出:“就在文明社会作出反恐努力的当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努力可起重大作用。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信念,灌输人们捍卫和平的思想。”

+++++++++++++++++++++++++++++++++++++++

美国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对于人们担心美国正不断退出全球多边体系,热衷于地区与双边组织,无疑给予了极好的安慰。同时,因为美国重返教科文组织,22%的该组织预算就有了着落。美国将在今后两年内向教科文组织提供6亿1千万美元的会费,无疑给捉襟见肘的教科文组织带来了福音。美国的退出曾使教科文组织长期营养不良。加上美国宣布退出后,英国和新加坡也同时退出,更使该组织再遭饥馑之苦。近3年来,在总干事日本人松浦晃一郎领导下,顺应美国的要求,对教科文组织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番整顿,例如,该组织关闭了设在中部非洲的两个办事处(一个在布拉柴维尔,另一个在班吉)。松浦晃一郎指出:“我们的预算每年减少5%。由于美国的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预算将会变得不那么紧张”。

但是,崇尚实用主义的美国,向来把联合国有关组织和机构视为自己的外交工具。就在美国努力重返教科文组织时,国际社会就在担心:美国人会不会利用“人权”把教科文组织搞得过于政治化;或以“老大”自居,大肆推销自己的文化而不尊重别国文化?在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定义都存有分歧的情形下,美国会不会把教科文组织当作以自身标准确立的反恐战争的又一舞台而引起新的国际纠葛?在经济方面,美国回归能否如外界所希望的那样为该组织带来滚滚财源,组织内部人士也心存疑虑。总之,美国重返教科文组织,对该组织是祸是福,目前尚难以断言。

(作者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

图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大会9月29日上午在巴黎开幕。下午,美国第一夫人出席美国重返UNESCO仪式,期间在爱丽舍宫希拉克亲吻劳拉·布什的手。http://www.nytimes.com/2003/09/30/international/europ

关闭

 
  200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