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六十亿美元对美大采购
江洋 王义桅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美关系研讨会上,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国务卿鲍威尔纷纷表示,美中关系已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这种判断为近来中美官员(尤其是贸易官员)的频繁互访所佐证。今年以来,美国贸易官员最频繁造访的国家,恐怕要数中国了。财政部长斯诺、贸易代表佐立克、商务部长埃文斯先后访华,三周之前曾访华的美国贸易副代表乔塞特·夏娜将于本周再次访问北京,与中方就知识产权保护和农产品贸易问题进行会谈。和政治官员互访不同,美国贸易官员来华往往冲着分歧和麻烦而来的,除传统的知识产权、贸易逆差等问题外,近来又突出表现为压人民币升值、敦促中国落实加入WTO承诺等。看样子,说中美关系最重要,并不见得一味向好,也预示者两国面临越来越多的麻烦和摩擦,从长远的贸易结构矛盾到短期的具体贸易政策分歧,中美两国贸易纠葛已经超越了开放与保护的范畴。上周中国对美国60亿美元的大采购,就是发生在这种背景下两国关系引人注目的事件。
盘点大采购
中国与美国于美国时间11月12日分别在华盛顿和底特律签署了三个大宗采购合同,总价值超过60亿美元。这些合同分配如下:
——第一单合同是购买金额达17亿美元的30架新一代波音737民航飞机,中国国航、深圳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将各自购买5架波音飞机。海南航空将购买8架,山东航空购买7架。
——第二个大合同是中国与美国通用电气(GE)之间达成的。GE将在20年内,向中国供应总额达30亿美元的飞机发动机,供中国研制ARJ21民用客机使用。
——第三单合同是中国经贸采购团与美方在汽车城底特律签署了购买4500辆通用汽车公司(GM)生产的卡迪拉克、别克以及其它名牌汽车的合同,通用汽车还将向其在中国的组装厂提供汽车零部件。这单合同总价值13亿美元。
不难看出,大采购的对象都是美国存在大量失业的制造业产品。制造业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成为布什谋求连任的心腹之患。
解析大采购
大采购为什么此时进行?首要的是缓和来自美方的巨大压力。贸易赤字和就业状况是美国各界目前极为关注的两个问题,也是国会和白宫行政当局受到美国民众压力最大两个问题。
随着2004年大选迫近,部分美国政客迫于国内就业压力,开始指责中国通过与美元挂钩的汇率政策,人为压低出口产品的价格,藉以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使美国近期的货币政策未达到预期效果。一些美国制造商则指责,这种不平衡的关系正在损害美国的工业,并造成失业问题。美国制造商协会(NAM)还威胁NAM参加的“健全美元联盟”将向美国政府正式提出关于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301贸易调查申请。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一些议员近期威胁提出议案,对中国进口产品施加关税,他们希望该行动能够促使中国改变汇率政策。面对来自国内制造商的压力,这些议员表示,人民币汇率被人为地压低,这也是造成自2001年1月以来美国失去250万个工作职位的主要原因。
更近的背景是,美国方面新的数据显示,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在9月份回头上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总额从8月份的395.2亿美元升至9月份的412.7亿美元,美中贸易逆差创下单月新高,今年可能出现增长20%的赤字。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去年是1030亿美元。今年预计会达到1200亿美元。
但是,这些都是美国方面的片面因素。正如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在签字仪式上指出的那样,扩大美国商品向中国出口,美国应该放宽对中国歧视性的也是不必要的贸易限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贸易歧视阻挡不了中国的进步,受损害的反倒是美国自己的企业;尽管存在贸易逆差,但美国向中国出口不断扩大,有利于美国的就业。现在应当考虑的是如何改善和扩大两国友好合作关系。
从我们方面讲,中美60亿美元采购合同背后是为营造温家宝下月访美的气氛。中国采购团赴美已经成为中国领导人访美前的一个惯例,这表明中国对中美经贸合作健康发展高度重视,去年,中国出口产品的1/4是销往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无论基于何种情况的贸易战无疑对中美双方都是一场灾难。在过去的两个多月,中美两国高层交往密切。出于对此次访问的重视,美国政府已暂时修正了强迫人民币升值的策略,中国也不失时机地向美方提供了非常诱人的采购计划,希望缩小中美贸易顺差。
据《远东经济评论》透露,为了减缓来自美国排山倒海的压力,中国计划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美时,提出一整套贸易法案及更多的市场开放措施,尝试减少美中贸易逆差。
看来,大采购只是这一整方案的前奏。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在美表示,中国将买进美国小麦,这是中国“大规模”购买美国农产品计划的一部分。他透露,中国总共派出5个经贸代表团访美,另外3个代表团将于本月底下月初抵达美国,主要购买机电产品、通信设备等。
大采购背后
大采购是否为解决中美贸易争端的良策?这就要看中美贸易的本质矛盾与长远走向了。
l 美中贸易摩擦的根源:贸易政治化与结构矛盾
大采购的直接动因是为平衡日益增长的巨额美中贸易逆差,但中美贸易摩擦不仅仅由逆差引起,其更深远背景是美国方面的贸易政治化与中美贸易结构矛盾。
在贸易问题上指责中国最严厉的主要是美国纺织协会、南方虾业联盟、家具制造商联合会等利益集团。他们把自己的竞争劣势归结为中国违背IMF和WTO的承诺,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忽略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而具有的人力资源优势。
事实上,美中贸易不平衡的深层原因在于,美国和中国的宏观经济力量在向相反方向前进,美国的优势在于高科技产品,而中国的优势在于制造业,贸易应该是互补的,中国弥补了美国的不足,而美国却从政治思维出发,无疑使美国在与中国做生意时缩手缩脚,作为技术大国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将商机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又反过来指责中国不对美国开放市场,从而造成中美贸易的失衡。
l 中美贸易之争的实质:公平贸易还是贸易保护主义?
对于中美巨额贸易逆差的原因,双方有着不同的解读:中国政府不断呼吁美国当局放宽对于某些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的限制,认为,正是美方的这种出口限制加剧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而美国方面则认为,高科技设备的对华出口额只占对华贸易逆差大约3%。中国及时并全面地履行WTO义务,才是最终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最佳办法。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美国对中国的不满正在由产品的倾销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转基因大豆出口问题扩大到中国的外贸体制方面,并将中国的做法提升到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高度。这将会加剧中美两国在经贸关系方面的争吵,加大协商解决中美贸易争端的难度。
事实上,由于中美两国不同的经济结构、不同的资源禀赋、处于不同的产业结构升级阶段,而且在贸易结构上,中美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中国贸促会的统计表明,中国对美国一半以上的出口产品是由在华的美国独资或合资企业生产的;此外,从供求角度看,美国实际收入上升引致的需求对贸易收支的弹性非常大。因此,美国与我国的贸易逆差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产物,是美国对我国商品需求的结果。目前我国在认真履行入世承诺,市场开放的速度要根据“时间表”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并未违背“公平贸易”原则。而美国虽强调“公平贸易”,但它也是要基于保护国内重要产业集团的利益考虑,不一定其所有的都是“公平贸易”,如中国入世以来的第一宗官司,即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本月被WTO裁定为美国违规。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很巧妙地隐蔽于“公平贸易”之下。
l 中美贸易关系展望
展望未来,大采购是否消除了中美贸易纷争?中国的大采购计划可能对华盛顿的“贸易政治”产生影响,但不可能实质性地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中国购买这批货物款的支付要好几年时间。
布什政府官员最近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示,他们欢迎中国扩大向美国购买物资,但美国不会因为中国即将做这项宣布,而停止对中国施压,因为重点是中国的许多政策不利美国产品向中国出口,包括放任仿冒品泛滥、人为操纵人民币汇率,使中国产品以低廉价格倾销美国、政府不合理补贴等等。
大采购带来的微笑气氛余温尚存,美国政府18日出人意外地宣布,决定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3种纺织品实施进口配额限制措施。这些产品包括针织布、袍服和胸罩。19号的《华盛顿时报》又指责中国18号宣布的EVD计划冲击DVD市场份额。看样子,大采购同时还只是中美贸易拉锯战中方向美方让步的第一轮回合;而中方仍未显示在人民币问题上向美方让步的迹象。于是,美方在初战失利后,已在寻找其他途径向人民币施压。看来,中美贸易争端将长期化,总体情势是美攻我守;中国已经类似于上世纪的日本,成为美国对外经济关系重点打交道的对象。
相关连接
美国媒体对大采购的报道:
l 对于新近中国在美的采购活动,美国媒体普遍认为,它们使下月初中国总理温家宝访美前,两国能在贸易合作领域达成一定进展,为会谈创造较好的气氛。中国的这次采购活动还可以帮助布什总统说服美国的选民和议员们:华盛顿有能力不必诉诸有害的贸易制裁,与北京一起缩小贸易赤字。
l 中国近来大量采购从汽车到波音飞机的多种美国商品,这让美国商家喜笑颜开。《纽约时报》表示,庞大的双边交易显示,中国政府正在放开进口限制。《华尔街日报》说,中国增加进口,强化了市场对美元的需求,造成美元上升。
l “美国之音”报道,新的数据显示,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在九月份回头上涨。同时,中国代表团在美国展开“支票外交”,大举采购美国商品,以期缓解美国对贸易赤字的不满。分析人士认为,美中贸易存在结构问题,难以在短期得到解决,中国“支票外交”的作用有限。
(江洋: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研究部主任助理,经济学博士;
王义桅: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博士、历史学博士后)
http://www.xmwb.com.cn/20031123/xmhq/200311210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