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中心简介 人员队伍 新闻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国际合作 媒体评论 图书馆 美国问题研究
  媒体评论
 
大海啸与9.11
王义桅

《每日经济新闻》 2005-01-14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50114/09011294174.shtml

美国在海啸灾难中的表现转化颇值得玩味。灾难之初,美国警告恐怖分子不要乘机作乱,关心的仍然是自己的反恐大业,援助承诺最初只有区区的1500万美元,只是布什总统准备就职典礼费用的零头,更不用说伊拉克战争了。

联合国官员讽刺美国太小气;不喜欢美国的人称“美国更喜欢杀人而不是救人”。在这种刺激下,布什政府承诺将援助数额一下子追加到3.5亿美元;而且预计布什政府两个月内还将向国会呈递紧急预算法案,把对海啸受灾国的援助拨款,从目前的3.5亿美元增加3倍,

达10亿美元。同时,这还不包括民间的捐款。一些慈善活动专家估计,美国企业这次提供的援助数额可能超越9·11恐怖袭击那一次的捐献,可能高达7.5亿美元。不仅如此,美军航空母舰、美国空军的货运飞机以及海军补给船都参加到救援活动中来。

大额美元的援助,大规模军事行动,一方面凸现美国综合国力的优势,另一方面,因为美国发现这是重塑自身形象、主导地区秩序的天赐良机。《洛杉矶时报》1月2日发表的社论一语道破天机,社论敦促布什“尽快提出一个类似于马歇尔计划的亚洲战略,向东南亚地区拨款数十亿美元用于饮用水净化和改善卫生系统”。

国务卿鲍威尔尽管口头否认美国没有打算在东南亚推行新“马歇尔计划”的考虑,以免引起国际社会对美国借此从长远控制、影响这一地区的忧虑。但是,美联社援引前克林顿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问题专家巴德的话说,“这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向南亚地区的国家显示,有些事情只有我们能做到,其他人不可以。”这就点出了美国突然出乎意料积极赈灾的另一层用意。

最近一段时期,美国不断有怪论,中国加强影响,将威胁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美国、印度都担心中国借此扩大地区影响力。灾后上百亿美元的重建合同就是中国发挥长期影响力的绝好机会。看来,美国人的眼睛在紧紧地盯着中国。对受灾国,美国的突然大方是有其战略考量的。

这样说来,大海啸对于美国的意义无疑是又一场9·11。就在印度洋大海啸发生后一天,本·拉丹又出来讲话,号召人们抵制即将举行的伊拉克大选。不过,和以往不同,国际社会似乎没有注意到他的再次发声,反应寥寥。在大海啸面前,恐怖大亨也相形见绌。于是乎,大海啸已冲击9·11后的反恐主题。换句话说,给印度洋沿岸12个国家造成15万人死亡、500多万人无家可归的空前大海啸似有终结后9·11时代之势。

美国幻想借势塑造新的霸权附着点,于是,9·11冲动再次发作。海啸发生后的第三天,美国总统布什就宣布要成立一个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新西兰组成的核心赈灾组织,更在随后宣称连联合国也加入了这个组织。不过,美国被迫取消该组织。

天灾只有与人祸相结合才真正可怕。就其破坏力而言,印度洋大海啸显然远甚于9·11事件,只是9·11事件发生在美国,而美国借此做出了激烈反应,加紧全球战略扩张。因此,同样作为非传统安全,印度洋海啸的国际影响也取决于美国如何做出反应。美国将反恐作为时代主题,人们都知道,这是美国借题9·11。伊拉克战争师出无名,9·11利用效应锐减。因而,在伊拉克挥舞大棒大煞风景后,大海啸为美国展示其胡萝卜一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关闭

 
  200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