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68/15327/1358812.html
美国政界、舆论界对中国崛起的关注近来持续升温。可以说,美国社会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全面关注中国。尽管美国对中国的看法仍然充满了偏见、不乏敌意,但不可否认也在逐步走向中性、正面和客观。正因为如此,美国政府探索一种被称为“hedge”(兼有“两面下注”和“对冲”两方面意思)的对华新战略。
7月19日美国国防部发布的2005年度《中国军力报告》,是这种战略的生动体现。报告称中国处在一个“战略十字路口”,眼前面临三条道路,但“仍没有一劳永逸地决定走哪条道路”。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说,尽管美国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势头表示关注,但美国政府并没有将中国视为威胁。“我们希望以建设性的、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发展关系。”
事实也一再表明,在中美关系的互动中,并未形成“敌攻我守”或“我攻敌守”的局面,因为双方并没有明确视对方为敌手,只是接触与防范优先顺序和力度的调整。在反恐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美国的关注点迅速移至应对传统大国崛起的挑战上来,因而表现出相当的躁动和不安。针对这种局面,中国对美战略是“随美而动”还是“美动我静”?
鉴于中美力量对比和国际环境制约,“以静制动”恐怕是中国对美的战略选择。其要旨有三:一、实现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平衡。
美国对中国的定位和战略,其实是对美国如何维持霸权的定位与战略选择。美国的一举一动,如抬举印度、改善与越南的关系等,有战略考量,但不见得都冲着我来,否则美国就太不自信了。面对美国的全球攻势,中国外交要再次冷静,稳住发展的阵脚,沉着应付各种挑战,在硬实力未能足够增强之前,切忌大谈什么软实力,为别人戴的“北京共识”高帽所累。要善于守拙,增强软实力也要润物细无声。一句话,“以静制动”的第一要义是心静,但寓静于动。
二、走出以美为重心的外交格局。
“以静制动”的第二要义是行动。美国的矛头转向,的确使得中国
和平发展的战略环境有恶化趋向,战略机遇期时不我待。然而,中国外交已经初步走出以对美关系为重心的局面,通过经济外交、能源外交方式大踏步走向全球。必须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得益于美国的帮助和接触政策,为实现持续崛起,仍然需要化解战略风险、突破战略围堵,进而倡导自由贸易和区域一体化,代表全球化时代发展方向,而非盯着美国,随美而动,这才是上策。
三、强化有效威慑,增强战略主动。
确保“以静制动”的关键,仍然是靠实力说话,这样才能做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大国竞争靠实力,也靠如何有效运用实力。我们长期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和平发展道路,“台独”分子和美国右翼以为我们软弱可欺,不断试探大陆的底线。中国实力增强有目共睹,强化有效威慑的途径也有很多。虽然中国实力和美国相比,仍是不够,但只要有效利用现有的和日益增强的实力,仍可以增强战略主动权。在对美关系中,只要实力和意图恰当结合,就能赢得对方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