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中心简介 人员队伍 新闻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国际合作 媒体评论 图书馆 美国问题研究
  媒体评论
 
俄罗斯争夺北极意在国际新秩序
王义桅

《法制日报》 2007-09-08

http://www.legaldaily.com.cn/bm/2007-09/09/content_697072.htm

9月初,美国科研人员近日乘坐海岸警卫队(U.S.CoastGuard)赫利号(Healy)破冰船,远赴北极对美国主张的海洋国土进行地图测绘。在阿拉斯加北部,赫利号上的23名科学家在为美国将国土拓展至矿藏丰富的海床搜集法律上必要的数据。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北极的争夺,将国际关系的逻辑从21世纪一下子带回到15世纪。

事情的起因是俄罗斯地质学家7月25日宣布,他们找到证据证明北冰洋水下绵延近2000公里的罗蒙诺索夫海岭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地区大陆的自然延伸,应当属于俄罗斯的大陆架;其后,俄罗斯杜马议员乘坐两艘微型深海潜水艇下潜到北极冰面下4000多米的海底,在正对北极极点的地点插上一面由钛金属制作的俄罗斯国旗,引起国际社会轩然大波。

加拿大外长彼得·麦凯8月2日在接受加拿大电视台采访时说:“现在不是15世纪了,你不能在世界游逛一遭,到处插上自己的国旗,就声称‘我们拥有这片领土’。”但话虽这么说,加拿大随即宣布要在北极建立军事基地;其他北极沿岸国家———美国、丹麦、挪威等在警告俄罗斯行动的同时,纷纷采取措施,以科学考察等名义试图将北极领土、资源据为己有。就这样,围绕北极领土、资源所有权的明争暗斗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国际法的盲点还是俄罗斯的盲动?

冷战在大陆早已结束,没想到在北极重演。只不过,这次是以挑战国际法(北)极限的形式进行。

1961年《南极条约生效》,冻结了各国对南极主权的争夺。但有关北极的问题,目前尚无类似条约。因此,各国只能依据先行的《国际海洋法》处理北极附近地区的资源开发、大陆架及公海利用等事宜。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架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到大陆边缘外界不到200海里,陆架宽度可扩展到200海里;如果到大陆边缘超过200海里,则最多可扩展到350海里。”

由于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大陆架延伸至北极,因此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北极一带被视为国际范围,北极点周边为冰所覆盖的北冰洋属于国际海域,由国际海底管理局监督管理。北极海外围国家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和丹麦只拥有领海外围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不过,在有些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的海区,沿海国自然延伸的大陆架远远超出200海里。如果沿海国认为本国的自然延伸的大陆架超过了200海里,则需要在2009年之前,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线的申请,并提供相关科学证据,证明自己的权利主张。委员会在对申请和所附证据进行审查后,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出申请的沿海国需要在委员会建议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其200海里之外的大陆架的外部界限。这样确定的大陆架外部界限才是最终的和有约束力的。

这说明,在法理和现实之间,国际海洋法存在空挡和盲点,这怂恿了一些国家的冲动。俄罗斯要寻找扩张大陆架范围的理论根据,就必须证明该区域与其陆地领土的地质结构相似。科学考察就是在寻找最有利于自己的结论。

看来,俄罗斯此举并非盲动,一切是冲着国际法的盲点而来。

挑战国际新秩序?

但是,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不是主权,而是对其中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即勘探开发这些资源的专属权利。大陆架不是沿海国的领土,从这个意义上说,俄罗斯在北冰洋洋底插上国旗,也不意味着北冰洋就是俄罗斯的领土———正如当年美国在月球上插国旗,不能证明月球是美国领土一样。这说明,俄罗斯的举动有领土之外的考量。

俄罗斯盯上的并非是万里冰封的一片大洋,而是大洋之下的丰富能源。在俄罗斯之后,沿岸各国纷纷跃跃欲试,将北极所在区域据为己有。各国对北极地区的争夺之所以如此激烈,当然不是想往冰雪世界大批移民,而是看上了尚未开发的丰富资源。据地质学家估计,全球四分之一未勘探的石油和天然气深藏在冰雪覆盖的北冰洋海底,这里很可能是个“大油库”。而据俄罗斯估计,它所主张的区域中蕴藏着至少100亿吨石油和天然气。

其实,除了急于争夺能源外,俄罗斯最近对北极的探险考察活动和重申主权的最新努力可以被视为产权起源的一个经典案例:(自然资源)相对价格在过去几年的迅速提高使得经济主体对于原先的“无主”或是“公共”资源产生了界定产权边界的动力。而由此产生的多个主体产权要求之间的冲突则考验着现行国际机制(联合国、海洋公约)本身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能否让这场21世纪关于北极的圈地运动能以和平的方式结束。

非常有意思的是,美国早就对北极海底进行过精密测绘,也对北极提出主权要求,竟然没有签署联合国1982年海洋公约。尽管美国不能通过现有的联合国框架来参与对北极事物的讨论,但俄罗斯的举措是否逼迫美国加入联合国海洋法,或以其他方式参与国际海洋法的解释和执行,值得人们关注。以普林斯顿计划为代表的美国有股强有力的声音在鼓吹以联合国为主体的战后国际多边体系失效,因而在设想构建国际新秩序。在这种情形下,俄罗斯就提前在挑战国际新秩序了。

都是全球变暖惹的祸?

说俄罗斯挑战国际法的北极,倒不如说是全球气候变暖在挑战传统国际秩序。

北极的冰盖原本使勘探、开采十分困难,随着全球变暖,海冰融化,北冰洋通航也成为可能。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记录,过去30年来,北极地区的气温每10年上升0.5摄氏度。北极地区生物生长期每10年延长数天,北极圈内永久冻土也已开始解冻。科学家估计北冰洋上的冰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融化,也就是说在50到100年之间,北冰洋可能将会完全没有冰山的屏蔽,航运、渔业和石油天然气开发将畅通无阻。通过俄罗斯边境的水域如果没有冰山阻挡,欧洲到亚洲的水运航程会缩短一半。这些都为石油开采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果地球变暖的趋势继续下去,北冰洋地区夏天可能有好几个月都没有冰,那么北半球北冰洋沿岸的国家,直接的交通将会比现在方便得多。

能源、气候在重塑国际秩序;大国在这一过程中搏弈,重塑国际关系格局,已是不争的事实。俄罗斯挑战国际法北极的举措,只是以笨拙的方式宣告了新时代的来临———这既不是15世纪,也不是21世纪,而是不确定性的世纪。

关闭

 
  200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