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中心简介 人员队伍 新闻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国际合作 媒体评论 图书馆 美国问题研究
  媒体评论
 
读《大趋势——2020年的世界》
沈丁立

《文汇报》 2007-08-18

《文汇报》,2007-08-18

http://www.news365.com.cn/wxpd/ds/sp/200708/t20070820_1541904.htm

最近书市有一本译著值得战略研究界的特别注目,这就是美国2004年12月出版的《绘制全球未来》。经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日内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终身教授相蓝欣的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前不久出版译本,中文取名《大趋势——2020年的世界》。

这本书值得特别介绍,有三个原因。其一,这是美国政府情报研究界花费相当国力,在国内外广泛听取意见所研制的成果,并且将非保密版与世界分享,我们不宜错过。其二,组织者采取了被称为想定(在译著中称预景)的研究手段,虽然这种方法已在各国军事和战略界得到运用,但在我国国际关系领域还甚少采纳,即使是军事部门使用这种方法对未来做预案推定,但其思维与结果一般不会公诸于众,因此学习与研究这一方法更显意义。其三,其成果指出的四种未来世界的可能值得深思,而且适用于较为宽广的读者群。

在最近的十来年中,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已先后进行以未来15年为期推测全球趋势的研究并出版非保密版报告,前后执行了“2010项目”和“2015项目”,而这次推出的是“2020项目”的成果。在执行“2020项目”的一年中,课题组先后举行了24次专家会议(包括6个在各大洲召开的地区会议),多数为邀请外界参加的小型研讨,总计有超过千人的美国国内外各行业重要战略家参与了这个过程。本人作为中国的两个代表之一,在2004年曾应邀参加“2020项目”在新加坡的亚洲会议,参与了对2020年亚洲预景的想定。

《大趋势——2020年的世界》所介绍的四种未来想定,分别是“达沃斯情景”、“美国统治下的和平”、“新哈里发体制”以及“具有恐惧周期的世界”。对于“达沃斯情景”,美方认为由于全球化所带来的亚洲诸强的崛起,人类经济活动和世界财富将显著地在亚洲聚集,只要全球化进程不脱轨,2020年前的中国将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而印度的经济规模也将能与一个大的欧洲国家媲美。由于中印在科技教育和其他基础设施领域所做的突出投资,它们将成为适应性强的国家取得技术革命的收获。

作者预计到2020年时,全球化很可能呈现更多“非西方”的外观,“美国制造”特征减少,亚洲也将改变全球化进程的规则。更重要的是,以亚洲为中心的文化认同性可能是亚洲崛起所将带来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后果。这样,在一个既扩张又融合的全球经济中,2020年时的达沃斯会议将移到北京来开,这就是所谓的“达沃斯情景”。

但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显然更倾向于“美国治下的和平”这一预景。在这样一个设想中,虽然美国看好中国与印度甚于俄罗斯与欧盟,但仍得借用兰德公司2003年所提出的中国经济未来可能碰到的几个主要风险因素(或称“位错线”),担忧中国经济重挫和信心危机将会减缓自己成为一个全方位大国的速度,而印度在政治经济上的反复无常,以及伴随着现代化进程出现的资源压力,印度发展所面临的选择被认为将十分有限;巴西、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南非更不可能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日本作为在“老化中的”强国的发展道路,更是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全球老龄化与能源紧张是上述国家在2020年前都不具备充分力量取代美国。作者傲慢地认为,“几乎没有什么与政策相关的理论能够说明世界将会如何应对这样一种情形,即美国继续是唯一的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和技术力量。”

正如近日美国中情局的国家情报评估所指出的,“9·11”事件以来美国全球反恐战争的后果是越反越恐,《大趋势》也指出在2020年前,那些滋生国际恐怖主义的关键因素将没有锐减的趋势,而美国最为担心的是恐怖组织也许会获取生物与核武器,易受暴力威胁的政权地处从南部非洲经北非、中东、巴尔干到高加索、南亚、中亚、以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的大弧圈上。

换种方式看,美国国家情报界对2020年未来世界的判断,就是“全球化与新地缘挑战”、“美国主导”、“良治与民主化”以及“扩散、恐怖与区域冲突”四种特性及其组合,从本质上与每个总统任内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当下的安全评估并无二致,因为对未来的推测毕竟是建立在当前的现实之上。

当然,在社会科学领域,对未来预测的研究本身存在高度风险,这份2020预测的个别结论如对朝核问题的推测已被证明不太可靠,但是它所研究的方式,其所提炼的战略图景以及概念,反映了超级大国高层决策信息部门与国际战略学界紧密互动的运作模式,集中大批资深专家集体会商,以及考虑问题的发散与创新性思维,都相当值得推崇。在社会科学问题上如此严谨踏实,预景就会远离幻想。不可否认的,翻译者对西方战略学和国际关系的娴熟,使这本著作在中文化的过程中成功地得以再创造,使之成为美书美文。

关闭

 
  200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