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中心简介 人员队伍 新闻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国际合作 媒体评论 图书馆 美国问题研究
  媒体评论
 
老子是谁?
王义桅

《解放日报》 2007-10-09

http://epaper.jfdaily.com/jfdaily/html/2007-10/09/content_82295.htm

“老子是谁?”每当我跟外国友人介绍中国古代文化时,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除了中国问题专家、哲学和文化学者,西方人鲜有知老子者,更不知有“老子天下第一”的说法,而孔子才是“孔老二”,曾拜老子为师啊。孔子倒也罢,许多西方人知道孙子而不知老子何许人也,这当然归结为《孙子兵法》在西方的广泛传播和西方武圣———克劳塞维茨及其《战争论》的对应记忆,正如他们知道中国的武术,因为类比于西方的剑术,以至于西方有kongfu(功夫)一词,而不知中国的禅道一样。

更一般地说,对于太具中国特色的东西,西方往往难以理解,如“和谐”;而太像西方的东西,或很容易在西方找到对应物的东西,又容易被按照西方人自己的记忆想象化、他者化甚至是妖魔化。这就是中国表达自己的困惑———我们提“和平崛起”时,强调的是“和平”,而西方人侧重于“崛起”。为应对这种话语霸权的困境,于是有“废龙说”———因为dragon在英语里是指一种凶猛而邪恶的类似于蛇的动物,与中国的“龙”风牛马不相及也。

西方人对中国的无知和偏见,也不能全怪罪他们。因为人们总是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出发,潜意识中把认识对象与自己熟悉的事物类比,产生所谓的“镜像”(Mirror image)问题———镜像假定“其他领导人、国家和团体等具有与分析者熟悉的对象相同的动机和目标”。的确,别说西方人,在韩国、日本等东方国家,也常常将《论语》等同于圣经;将儒家文化称为儒教。

问题是,我们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时,是否潜移默化地强化老外的偏见?比如孔子学院,其实无关孔子,乃是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为何要打着孔子旗号呢?孔子,只是诸子百家之一家,为何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言人?

要让外国人全面了解中国,首先我们得全面介绍中国。我们理解的中国,显然和老外心目中的中国是有极大差距的。自我认知和他者认知的差距,就是中国身份的困境,由此也容易导致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未来未定论。

于是,有国人将中国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显然,这并不能代表未来中国的身份和多数国家对中国的定位。实质性的问题是:现在的中国、未来的中国和过去的中国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通俗地说,你要成为什么样的国家?

有一句话说,中国不需要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就是一个小联合国。但是,这句话会遭受认知差异的尴尬。我们的一些邻国,否认中华民族的存在,或将中华民族等同于汉族,强调民族主义的种族内涵。其历史书籍将1895甲午战争称为“清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而把后来的抗日战争称为“中日战争”(Chinese-Japanese War);把元朝对朝鲜的入侵称为蒙古人入侵,似乎元朝不是中国朝代。

世界正迈入多元化、非线性的发展阶段。线性进化论的最大弊病,就是难以时光倒流,没有后悔药可以吃:对自然的破坏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复,对历史、传统的破坏就难以修复。在中国,革命时最先打倒的是孔家店;寻找失去的自我时,最先抬出来的还是孔夫子。于是有了现代牧师———于丹。中国人本来可以直接与孔子对话的,如今却要仰仗于丹快餐式讲解才能消化先贤的思想。

孔子被图腾化和简单化说明,中国还是躺在祖宗怀里的婴儿。中国在崛起,然而,政治自立、经济自主何时带来文化自信?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还原孔子作为诸子百家之一家。

关闭

 
  200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