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中心简介 人员队伍 新闻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国际合作 媒体评论 图书馆 美国问题研究
  媒体评论
 
北约:不自愿同盟
沈丁立

《东方早报》 2008-03-06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30/7078936.html

北约峰会在布加勒斯特召开,能到前华约成员罗马尼亚首都举行这次会议,美国无疑感到满意。不过,一进入实质讨论,华盛顿恐怕难以乐观。

要说北约正在进行一些像样的合作,那主要是在阿富汗。在联合国的名义下,一些国家的武装力量组成国际联军正在执行“反恐”使命,其中不乏北约成员。在美国遭遇了“9·11”恐怖袭击后,并在国际社会一定程度上确认了对美国的打击源来自阿富汗的情况下,北约成员国认同联合国的相关反恐决议,就是它们的国际责任;北约国家履行集团内集体自卫的原则,就是它们的结盟义务。

于是,法国、德国等北约国家分别派出了部队,协助美国在阿富汗地区开展对“基地”组织与塔利班势力的军事打击。

但一段时间以来,阿富汗反恐的情况不妙。不仅“基地”组织无法消除,本•拉丹无影无踪,而且塔利班集团大有卷土重来之势。阿富汗的卡尔扎伊总统对国家的有效管理,好像出不了喀布尔市,所以有些不太厚道的媒体就来挖苦卡尔扎伊总统,说他只是喀布尔的市长。

对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的行动,北约的一些盟国给了美国一些面子,但各国送去的部队人数不一,既有打算有所作为的一族,也有计划意思一下就可以收摊的。对于美国而言,要是实在不能指望大伙做出什么实质性贡献,至少多留几个盟国大兵,多几个国家撑在那里,将有利于美国塑造得道多助的形象。但是现在只有法国愿意增兵1000,不少国家似有开溜之势,这就要通过峰会来凝聚一下合力了。

但是,美国更为惨烈的“反恐”,却不在阿富汗,而是在伊拉克。在那个地方,美国部署了五倍于它部署在阿富汗的部队,以平均每天死亡三名军人的代价,苦苦支撑困局。那里其实需要更多的国际支持与合作,但是美国政府难以取得。虽然有个别北约盟国派出部队在协助美国,但是它们却不是以北约名义派出的,更谈不出取得联合国的背书。

在美国看来,它在阿富汗与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其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反恐,是在美国受害之后的正当反应,因此可以期待北约兄弟拔刀相助。但结果却是北约不认这个理,不少北约国家不认为伊拉克有对美国发动打击的意图,更不接受美国对萨达姆政权的“先发制人”打击,因此不认为存在启动集体自卫的事实基础。

法国和德国是北约中最为激烈反对对伊拉克动武的两个国家。这个分歧,严重地影响了法德与美国的关系,这在伊拉克战争开始五年之后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因此,当北约峰会回顾北约合作时,不可避免地亮出北约与美国在同一场“反恐”战争下的重大差距。这是布什领导下的美国对北约团结的重大损害,也是导致北约凝聚力和美国领导力双下降的主要原因。

冷战后北约转型遇到的麻烦还不仅限于此。美国快速推动北约东扩以及急于在部分原华约国家领土上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正引起原华约领导国前苏联的唯一合法继承国俄罗斯的严重关注与不安,进而造成了美俄关系以及俄罗斯同那些正在商议部署导弹防御的原华约国家的紧张,并带来北约26个成员国对是否马上吸收乌克兰与格鲁吉亚入盟的显著意见分歧。

事实上,对于在冷战后北约继续存在的使命一直存在争议。冷战时代的对手不复存在,北约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是将北约定位为稳定地区形势的力量,那未必要保留北约的军事能力。继续推动以军事一体化为实质的跨大西洋安全合作,不可能不引起俄罗斯的严重关注。

在北约正在搜寻其新使命的转型期,美国以反恐为名义在世界上采取军事行动,客观上促使北约更难按传统运行模式实现凝聚。物极必反,美国更多地将北约当作实现它一家利益的工具,也必定推动北约失去其方向。

关闭

 
  200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