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orld.people.com.cn/GB/1030/7341949.html
北京时间6月4日(美国当地时间6月3日),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奥巴马宣布在该党初选中胜出,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论道,奥巴马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主要政党票选胜出的非洲裔美国人,这也是他所谓的“对于国家具有决定性的时刻”。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认为,还不能说奥巴马的胜利就代表了美国社会种族观念的进步,奥巴马的胜利恰恰是因为他“不打种族牌”,而希拉里败就败在“她姓克林顿”。
沈丁立认为,当美国历经了8年共和党的执政后,美国民众迫切希望寻求“大变革”。因为丈夫是比尔·克林顿,希拉里在初选阶段的信心极度爆棚。她不用像其他参选人那样去筹款,她以前就认识许多超级代表,但这种自信反而成了希拉里选举时的弱势。
“希拉里姓‘克林顿’,从本质上说,美国民众还是在选‘克林顿’,美国社会的变革也因此变得‘可以预见’。”沈丁立说,但反观奥巴马,他的年轻、没有经验可能会使美国变得更糟,但也有可能使美国变得“无法预见地好”。奥巴马的胜选说明美国民众愿意承受奥巴马所带给美国社会的“未知前途”。因此,“不是奥巴马太强,而是希拉里太弱。”
而对于奥巴马即将在未来面对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的“一对一”竞选,沈丁立教授认为,麦凯恩之前的参政经验使得他成为几位候选人中“实力最强的”人选,但是他的软肋也非常明显。一方面是麦凯恩年龄偏大,另一方面,麦凯恩在美国民众最为关心的“国家防务问题上”政见非常保守,他主张美军在伊拉克“驻军一百年”,这很有可能成为麦凯恩流失选票的关键因素。
奥巴马“单挑”麦凯恩的胜算到底有多少?沈丁立教授称,奥巴马党内初选的胜利并不能代表美国民众就真正可以忽略他的种族因素了,而奥巴马未来有可能被对手揭露的丑闻和其自身缺乏执政超级大国经验的劣势,都很有可能成为最终的羁绊。“过去的民调只能代表过去,奥巴马还要面对许多‘现实’问题。”沈丁立这样说道。
与此同时,沈丁立也认为,并不排除奥巴马邀希拉里作副手的可能性,但倘若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也不是为了帮希拉里,而是为了帮自己”。“当奥巴马认为自己无法‘一对一’与麦凯恩竞争时,他可能会需要希拉里的经验和选票,而希拉里也可能出于日后再次竞选的考虑,同意做副手。”沈丁立说,“现在,希拉里与奥巴马之间还处于一个‘良性互动’。”
至于各总统竞选人未来的对华政策问题,沈丁立表示,无论奥巴马还是麦凯恩成功获选,在对华政策上都只是在“对华具体方式”上有所改变,实际上,中美关系的发展关键还是在于中国自己。只要中国自身实力强大,美国任何政党的总统上台都不会忽视与中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