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中心简介 人员队伍 新闻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国际合作 媒体评论 图书馆 美国问题研究
  媒体评论
 
出手救西方,中国应有‘条件’
宋国友

《国际先驱导报》 2008-10-21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8-10/21/content_10226354.htm

如果美国还寄希望主要以通过转嫁危机的方式来化险为夷,不仅事倍功半,而且最终只能破坏其在当前国际体系中的道德合法性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美欧等发达国家正处于令人煎熬的金融危机中。为了尽早走出危机,西方近来一直在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和方式,呼吁中国能够出手相救。甚至有西方媒体预测,中国会开出“政治条件”。面对这些呼声和观点,中国必须要有危机救助的自身思考。

中国能动用的外汇储备有限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中国尽管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但真正能够动用的其实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多。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外汇储备为1.9万亿美元。如果减去已经投资美国国债、“两房”等政府机构债券和美国企业债券的1万多亿美元,还剩下8000亿美元左右。此外,中国必须至少留有5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应付偿还国家债务、维持进出口贸易以及防止外商投资撤出等需要。这意味着中国目前所能动用的外汇储备最多不过3000亿美元。无论是美欧国家还是中国政府本身都必须清楚认识到,3000亿美元而不是1.9万亿美元,才是中国理论上能够参与国际金融救助的最大能力。

通过上述分析,还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外汇储备的最重要使用方式是投资美国。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愿意忍受投资美国的可能巨额损失,保持现有美国金融资产的总体规模稳定,不减持或者抛售美国的各种债券,已经是对美国乃至全球救助计划的最好支持,也已经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利益攸关方的重大国际责任。

西方仍在用双重标准困扰中国

至于中国是否继续有意增持美国等国的债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和其他任何国家的投资一样,在能力范围之内最为优先考虑的当然是安全性和公正待遇这两大问题。但是,恰恰是这两个关键问题让中国有很大疑虑。

从安全性来说,中国以往的投资迄今为止很难说是非常成功的。持有的美国国债,正在遭遇美元汇率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双重损失;购买的美国政府机构债券,只能依靠美国政府对相关机构的接管和国有化等途径来保证稳定;投资美国的其他金融机构,或者已经破产,或者正在遭遇大幅缩水。应该说,中国的上述投资已经非常谨慎,通常情况下也足以确保安全。但即便如此,还是出现了问题。这固然和对外投资所面临的危机大环境有关,但确实也和被投资国的“忽悠”有关。

犹记得去年7月,美国住房部长杰克逊来华访问,强烈建议中国购买美国的房地产按揭证券,并鼓吹其安全性和盈利性。但事实最终证明,他的介绍其实是具有一定欺骗性的。如果不是美国政府最后接管“两房”,中国对此的投资可能将血本无归。倘若一个政府高级官员都如此“不诚实”,那么有什么理由可以让中国继续相信对这个国家投资是安全的呢?

公正待遇则体现在中国对外投资所遭遇的如下两个双重标准上。第一,当中国用主权财富基金购买外国资产时,被指责含有政治意图而被质疑和限制;但是当中国基于实际情况考虑而选择可能不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时,又被渲染为逃避国际责任。第二,当中国希望用外汇储备投资其他国家的制造业和能源企业时,被指责可能威胁到被投资国的国家经济安全;但是当中国基于同样理由拒绝国外资本并购时,却被描述为所谓“经济民族主义”。

中国可以开出的“条件”

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再次出现,中国应该有如下一些建议。这些建议的基本着眼点是希望西方国家能够尽早走出金融危机,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而不仅仅是让中国在当前复杂的情况下有足够的理由来继续对外投资。

第一,改革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正如包括美欧在内的很多国家已经正确指出的,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不尽合理,不能准确反映目前各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这种不合理不仅促成了金融危机的爆发,还影响了危机救助的最终效果。当务之急要建立对发达国家的金融政策一视同仁的监管制度,以及增加新兴经济大国的发言权等。

第二,美国应依靠自身努力解决问题。很显然,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最根本原因是美国对国内金融市场缺乏必要监管以及货币政策实施不当所致。解铃还须系铃人。美国固然可以寻求其他国家的帮助,但必须首先意识到,其自身要对此负最大的责任。如果还寄希望主要以通过转嫁危机的方式来化险为夷,不仅事半功倍,而且最终只能破坏美国在当前国际体系中的道德合法性。

第三,不能只关注国际金融危机,还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增加国际贸易来缓解金融危机。一个更加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是有助于抵消和弥补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可能损害的。基于此,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谈判的进程,同时还要防止某些国家陷入贸易保护主义的窠臼,造成“以邻为壑”的可怕后果。

第四,中国在有限能力内,并不一定会按照某些国家所希望的继续购买国债或者金融资产的方式来进行国际合作。作为替代选择,中国既可以按照一定的市场利率借钱给需要的国家,也可以通过购买非金融企业的方法向缺乏流动性的国家注入资金。只要相关国家不对此加以反对,这同样是一种支持。中国甚至可以考虑和其他国家共同出资,建立一个应急性的“全球资金池”,以帮助某些国家渡过难关。只需要危机结束后,这些资金按照计算方法自动转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投票权份额即可。

至于中国是否会利用其他国家的迫切需要来提出什么“政治条件”,显然这是和中国无关的虚伪问题。这些国家真的需要中国的帮助,就不应该不顾中国的感受而继续做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事情。

关闭

 
  200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