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orld.people.com.cn/GB/14549/8996222.html
美国作为债务人,保护中国资产的安全是它的义务,而不是对中国的恩赐
3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会上直言对购买美国国债的担忧,再次重申要求美国信守承诺,保证中国资产的安全。美方对此迅速反应,奥巴马总统更是亲自传话,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投资者都应对其在美国投资的安全性抱有“绝对信心”。
中美领导人的这“一问一答”,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截至今年1月份,仅仅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一项,金额就高达7396亿美元。再加上中国所购买的两房“债券”和其他政府机构债券,中国总共所持有的美国国债及准政府债券,当在一万亿美元上下。
美国不能只是口惠而实不至
奥巴马的表态更多的只是口头安抚,中国的担忧不可避免。因此,要让中国放心,美国不能只是口惠,而应该采取切实行动。考虑到中国的政策诉求是要确保所购美国债券的安全性,而安全性又可分为绝对收益安全和相对收益安全两大类,按照这个思路,美国政府分别有两大政策可以采取。
从绝对收益安全来看,提高美国发售国债的利率,让中国所购美国国债能够取得更高的利息收入。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国债的利率非常之低,一年期国库券的利率只在0.7%左右,利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美国坚持国债利率是由市场所决定,不能给予中国特殊对待时,中国应当明确告诉美国自身作为第一国债持有人的特殊“大户”地位,用这种“大户”地位与美国财政部谈判来寻求利率上的差别对待,并因此获得一个更为有利的利息收益。
从相对收益安全来看,美国最好还要建立一种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收益与通货膨胀率以及人民币/美元汇率相挂钩的形成机制。前者很好理解。美国通货膨胀率较高意味着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收益事实上减少。作为一种合理的补偿,美国必须把通货膨胀因素纳入国债收益的考量。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后一种挂钩机制。一般的分析并不会把人民币升值和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安全性结合起来,但事实上,就结果而论,人民币汇率因素是最近几年影响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相对收益安全性的最大因素。
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21%左右。大致上,这意味着由于这一汇率变动因素,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收益事实上已经承担了21%的潜在损失。换言之,尽管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的最大理由是减少对华贸易逆差,但美国的最大收获却是客观上实现了逃避债务的目标。而对于这点,美国是从来避而不谈,有意无意地忽略的。认识到此点,中国必须明确把人民币汇率和购买美国国债的安全性结合起来,抵制美国继续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中国要成为有力的"债主"
只要美国能够出售国债过程中采取上述两点建议,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安全性就能得到最好的保障,其效果也远比其政府高官,甚至包括总统本人,出面喊话要真实得多。在这样的逻辑前提下,中美两国在中国购买美国国债问题上最应该讨论的不是理论上的安全性,而是技术上的操作性,即最终应该如何确定中国购买的利率,以及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来进行挂钩。
可以想像,美国自然不会主动考虑中国的切身利益,这要求中国必须为自己的利益而积极争取,而不是寄希望于美国的保证。第一,清晰定义身份,从购买美国国债的投资者身份转向美国债权人的身份。美国政府现在所一直强调的,是世界要对“投资”美国有信心。如果是作为投资者,风险当然要自负。但问题在于,中国所购买的不是股票和企业债券,而是美国国债以及准政府债,前者是投资者,后者则是毫无争议的债权人。美国作为债务人,保护中国资产的安全是它的义务,而不是对中国的恩赐。中国必须打破美国所设定的这种话语圈套,理直气壮地回到债权人的地位。
第二,改变中国肯定不会减持美国国债的心理预期。美国似乎已经判定中国不敢在国债上打什么主意。特别在应付国际金融危机而“同舟共济”的大背景下,美国的这种判断倾向更为明显。为打破这种思维定势,中国在购买美国国债可以借鉴人民币汇率上的类似政策,大势上保持不变,具体操作上以我为主,灵活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