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中心简介 人员队伍 新闻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国际合作 媒体评论 图书馆 美国问题研究
  媒体评论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并未加剧
宋国友

《东方早报》 2009-07-06

金融危机之下,有诸多需要世界共同警惕的重大问题。而在其中,贸易保护主义处于毫无疑问的优先位置。假如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席卷全球,不仅会抑制全球贸易进而破坏全球复苏大计,而且会对各国同舟共济的必要团结带来心理层面的负面影响。那么,次贷(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如某些媒体所强调的那样加剧了呢?

客观地说,到目前为止的答案还是令人欣慰的。这一结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权威的数据作为支撑的。这一权威数据便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记录。根据笔者的统计,自2002年到2008年,提请WTO解决的贸易争端分别为37起、26起、19起、12起、20起、13起和19起。这七年间的年均争端记录为20.86起。而发生金融危机的2007年和2008年的争端都小于这一平均水平。以此为衡量标准,不难看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非但没有加剧,反而是在减少。

那么,2009年的情况又如何?是否因为去年秋季金融危机的恶化而大为增加?结果令人吃惊。今年上半年所发生的贸易争端次数只有5次,不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也低于2002年以来的其他年份的同期记录。

由此看来,与通常的猜测和担忧相反,金融危机不仅没有诱使世界各国服用贸易保护主义的“兴奋剂”,反而成为其冷静思考贸易政策的“镇静剂”。换言之,金融危机抑制了各国在非危机时期可能的贸易保护主义冲动。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两点,其一为历史教训,其二为制度性的全球沟通。

从历史教训的角度出发,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出现的全球性“与邻为壑”及其导致的恶果,是对各国政府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的最大警示。如果人们承认学习和总结能力是人类能够不断进步的根本原因,那么也就不难理解此点。制度性的全球沟通是指危机爆发以后,世界各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多次首脑会晤,并且达成了具有很强约束力的共识。例如,在伦敦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就明确表达了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对。

正是基于历史经验和全球沟通的双重理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断然采取明显的贸易保护措施。所以即便有国家出现了若干贸易保护主义的苗头,也会很快在多边压力之下被打压下去。非但如此,由于身处金融危机当中,考虑到象征意义和放大效果,各国政府往往会比平时显得更为小心克制,以免承担破坏全球合作的恶劣后果。

当然,可能有国人认为,即使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并未加剧,但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上升。而对中国而言,后者才是更为重要的。当前充斥着的各种类似新闻报道似乎也验证着人们的这种判断。事实果真如此吗?

同样以世界贸易组织自2008年迄今的24次贸易争端为分析对象。其中,中国作为“被告”共有6次,占同期的四分之一。确实很多,但中国并不是最多的。美国才是被诉讼最多的国家——7次。另外,欧盟也被诉讼了5次。事实上,上述三方的被申诉数大致和各自的国际贸易情况是高度相关的。特别有意思的是,在中国作为应诉者的6次中,有2次来自美国。而在美国被申诉的7次中,有3次来自中国。

那么,如果不以世界贸易组织的记录为依据,而是根据其他国家运用国内法律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来衡量呢?比如美国正在针对中国所进行的钢铁行业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必须承认,在很大程度上这确实是发生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较为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但这并不是“加剧了”的贸易保护主义,而完全是美国的一贯作风。只要回顾一下美国在2007年对中国的铜版纸征收的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就可以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无论是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还是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到目前为止并未加剧。基于此,中国应该要心平气和地面对目前出现的一些现实,防止做出全球贸易形势恶化的判断。不仅如此,中国还要妥善谨慎地制定某些贸易政策,以便和其他国家一道更好地抑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潜在威胁,不留有让其出现的借口或理由。毕竟,一个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出口导向的大国而言,是最有益处的。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768/node2773/userobject1ai177309.html

关闭

 
  200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