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某些被西方学者广为转述的某些论点来验证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可能确实奇怪。但换个可能更为接近真实的角度思考,不难发现中美关系其实再也正常不过了。
在很多人眼里,当前的中美关系是一种奇怪的关系(《经济学人》最近一期封面文章题为“The Odd Couple”)。应该是竞争冲突的两国现实地处于一种“和谐的”合作状态中。之所以说应该是竞争冲突,是因为两国被描述为具有太多的差异性,从政治体制到发展模式,从思维理念到行事风格,两国都存在显著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似乎应是中美关系的写照。
更为重要的,按照权力转移理论,美国作为当前国际体系的主导者,力图维护现有国际体系,而中国正在崛起,必然会对美国及其主导下的国际体系形成挑战。于是,中美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应该正如西方多次大国更替史所揭示的,冲突不可避免。美国实力的每一点相对下降,中国实力的每一点相对上升,都会加剧而不是缓解这种潜在冲突,直至将来某一天两国彻底摊牌。
但实际是,就像现在的现实一样,中美关系密切得很,两国在一系列全球和地区问题上保持合作,间或冒出严重的贸易争端和其他问题,也无法动摇双边关系的牢固框架。这种貌似反常情况的出现确实需要我们反思上述观点。
中美之间的差异已被太多地涉及,并且通常被看成是冲突的重要根源。这些差异当然是存在的,并不因为当下的合作就可以对这些非常重要的差异视而不见。问题在于,除了这些差异之外,几乎没有人认真思考中美两国政府之间的相同或相似。信手拈来,中美两国政府的重要相同或相似之处有:
负责任的政府。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美国政府,从执政逻辑和基本的道德约束来看,都应该是而且确实是负责任的。在对本国国家利益负责以及全球安全负责的大局观之下,两国政府会较为排斥采取激进的、破坏性的敌视对立政策或战略,而通常会以一种冷静的方式来处理双边关系。
内向型的政策重点。尽管是大国,但中美两国的政策重点显然是内向型的,而非外向型的。换言之,领导人最为优先考虑处理的是国内问题。对中国政府而言,如何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治理环境污染等议题,是根本性的,要远远超过一些所谓的国际热点问题。而美国政府也是如此,发展经济、提供就业以及医疗改革问题,也要远比某些国际问题更引人注目。内向型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国不会因为某些外交上的问题而使关系急剧恶化,除非这些外交问题连带了核心的内政问题。
民本的施政原则。中国历届政府均把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施政根本,或许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定的缺憾,但民本原则是一直被坚持的。美国亦不例外。民治、民有以及民享即为美国版的民本思想。在民本原则的指引下,政府将会特别注意维护人民的根本福祉,其中包括提供一个和平安宁、免于战乱的生活环境。在这个意义上,“民本和平”可能要比美国所定义的“民主和平”更为可靠。
或许正是由于这些被有意无意忽略的重要相同或相似点的存在,部分冲淡了其他一些不同点,从而确保了稳定的中美关系的存在。
至于现状国和崛起国的论点,可能也存在致命性的错误。该理论的最大问题不在于其逻辑本身,而在于选取中美关系为应用对象。目前的中国和美国构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现状国和崛起国了吗?有些美国学者坚持,中国的崛起是相对于中国的过去和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如果以美国为参照,可以说中国并没有迅速崛起。这个结论可能令人难堪,但却是部分的事实,至少在目前是如此。经济上,中国以美国4倍多的人口,创造的GDP只有美国的1/3;军事上,美国的军费预算超过全球的四成,是中国的数倍;政治上,美国在世界上也处于当之无愧的第一。
坦率地说,在很多美国精英的概念里,中国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固然令人震惊,但他们还是能保持相当的自信,并不认为中国现在就有实力对美国形成真正挑战。即便中国继续高速发展,起码还要过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给美国的国际地位带来严重威胁。事实上,在美国国内被称之为崛起国的,通常还会有印度和巴西,而不仅仅是中国。
所以,根据某些被西方学者广为转述的某些论点来验证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可能确实奇怪。但如果超越他们的思维和理论而换个可能更为接近真实的角度思考,不难发现中美关系其实再也正常不过了。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3/node103/userobject1ai1957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