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obi.huanqiu.com/html/2010-04/21/content_146643.htm
虽然中美关系已经走出低潮,但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波动值得思考。
那么,该如何理解最近出现的摩擦和紧张呢?第一种解释,中美关系并未发生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大的变化。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的上升没有改变中美力量对比不平衡的基本面,美国越来越需要中国在国际和全球事务中合作的现实也没有改变美国对双边关系的主导,中美两国也还不是真正、完全的伙伴关系,美国对华政策仍是交往与防范、合作与竞争的混合。美国依然会在一些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我行我素,中美关系周期性动荡不可避免。
第二种解释,中美关系确实在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局部和渐进的。在经济领域,中美相互依存深化和对称化。在国际和全球事务中,美国越来越需要中国的合作。这使得两国的共同利益增加,合作面扩大。然而,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美国仍视中国的政治制度为“异类”,在战略上继续推行对华“避险”战略。
第三种解释,中美关系在发生变化,但双方对此认知和期待不同。中方认为,中美关系的变化使得中方可以要求更多的平等和尊重。而美方则认为,两国能在更多问题上开展合作,愿意在推进全球治理方面与中国分享领导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华盛顿需要改变它在台湾、西藏等问题上的一贯做法。笔者最近访美期间,美方官员和专家不断问我,“美国对台出售武器并不是第一次,为何中方这次反应如此激烈?”我答道:“中国不是过去的中国,中美关系也不是过去的中美关系,形势变了,美国应对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关切表现出更多的尊重和敏感性”。对方听罢,似懂非懂,似信非信。
上述解释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不全面。过去10年中美关系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总体上对中国有利,但某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解决;中国在双边互动中的地位不断增强,但还不能完全制止美方对我核心利益的挑战。在变化的国际和双边关系环境下,美对华政策(包括对台政策)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一些消极惯性仍然存在。美国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关系,但并没有将中国视作完全意义上的伙伴。这就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所在。
可预见的是,中美关系将进入一个以务实合作为主的时期,年内不会再度出现大幅降温。从长远看,由于中国力量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壮大,两国关系已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各方都需要借助对方的合作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因此,我们应摆脱短期的应对策略,而着眼于如何设计有效的长期对美战略。
首先,应积极发展与美国的互利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发展合作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国家利益,而共同利益的扩大也会不断增加美国在中美关系中的利害关系。只有中美关系对美国的重要性增加了,华盛顿才会越来越在乎这对关系的稳定,重视中国的利益诉求。
其次,调整博弈方式。国家间关系的实质是利益的交换。我们在处理对美关系时,既要考虑原则,更要善于搞利益交换。中国是一个注重原则的国家,重视“君子协定”,对“公报”、“声明”甚至对方领导人表态看得很重,但美国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国家,环境变了,利益权衡变了,所有纸上的和口头的承诺都会不算数。与这样的国家打交道,能够拿捏住它的不是一纸协议,而是实实在在的利害关系。
最后,要敢于和善于斗争。正如合作一样,斗争也推动了中美双边关系的发展。当然,有些问题不能指望斗一次就能得到解决,但不能因此就放弃斗争,只有通过不断的斗争才能积累在重大问题上取得进展和突破的动能,扫除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