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中心简介 人员队伍 新闻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国际合作 媒体评论 图书馆 美国问题研究
  媒体评论
 
改变世界的开放互联
汪晓风

《社会科学报》 2014-12-04

http://www.shekebao.com.cn/shekebao/2012skb/gnxx/u1ai8289.html

互联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启动的阿帕网项目,该项目目标是建立一个分布式网络,当某个节点遭损毁时,由这个网络支撑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继续发挥作用。该网络一开始就被确定为无中心和开放性的,这种设计理念非常有吸引力,新的技术、协议、应用、设备不断加入进来。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商业开放更使接入用户、数据及应用高速增长,逐渐发展为今天连接逾100亿个设备和30亿个用户的庞大网络,成为世界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

互联网的成就可以从多个方面来阐释。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来看,一项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往往能够带来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效率提升、行动便利和成本降低。

其一,开放是互联网的核心理念,也是互联网的价值基础。以太网拓扑模型的发明者罗伯特·梅特卡夫认为,网络价值与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这一关于网络外部性的规律被称为梅特卡夫法则。开放既推动了参与的广度和分享的深度,也赋予价值增值的必要路径。由于参与连接的节点越多,价值越大,当30亿人都成为互联网的节点并以各种方式分享智慧和创造力时,互联网所蕴含的价值就极为可观了。

其二,互联是互联网的基本形态,也是互联网的成功要诀。连接是人类社会的本性和交流的基础,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提出“小世界理论”,即任意两个美国人只须通过六次信件传递即可建立连接,该理论揭示了一个人际联系网的存在。而在2006年微软对MSN进行的一项研究中,任意两个用户间建立连接所需的次数降到3.8个。随着脸书、推特、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覆盖了80%以上的互联网用户即逾1/3的世界人口时,两个用户间建立连接所需的传递进一步降低。这意味着人与人的交流更为简便,更易于产生合作。

随着互联网和经济、政治、社会和军事等领域的不断融合,人际、组织之间和国际的互联互通不断扩展,市场、社会和国家间的互动也获得了新的驱动力,进而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行为模式的变化和权力形态的转移。

首先,互联网促使组织从垂直到扁平进而改变了市场运行模式。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接入门槛的降低,赋予个体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和灵活性,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各种潜能。个体作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身份不再是分离的,生产活动的组织方式正从以垂直的等级制为主体向扁平的网络结构转变,众包、众筹、分众、团购等新的生产、融资、传播和消费方式不断涌现。商务已自然为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之区隔已被彻底颠覆。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和变革的力量,改变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次,互联网促使信息从稀缺到冗余进而改变了社会行为模式。互联网提供点对点的高速连接和传播模式,用户生成内容模式下的自媒体已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使得信息本身已经不再是稀缺物品。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行为日益趋同,个人选择、集体行动和公共决策的模式都有越来越相似的趋向,而且从获取信息到采取共同行动的间隔越来越短,如短短数月间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又如此起彼伏的占领行动,无不是社会行为趋同在不同时空中的反复再现。

第三,互联网促使资源从集中到分散进而改变了国家权力结构。传统权力形态以强制和激励为主要实现途径,国家把对核心资源的控制和分配作为权力运用的主要手段,国家综合实力也表现为自然资源的多寡和生产转换能力的高低。当一些国家相继将互联网发展和安全作为国家战略时,网络节点的多寡就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库等高价值节点也成为国家防御的重点。在新权力形态滥觞和旧权力形态式微的过程中,互联网无疑是重要的点化器。

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离的一部分,全球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趋势已经形成。降低以至消除因自然禀赋、经济状况、社会文化、政治制度而形成的数字鸿沟,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中国已拥有数量最多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成长最快的电子商务市场和规模最大的网络设备制造产业,因此,以开放的姿态促进更广泛的互联,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中国的责任。(1438期第4版)

全文

关闭

 
  200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