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中心简介 人员队伍 新闻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国际合作 媒体评论 图书馆 美国问题研究
  媒体评论
 
国际货币多元化已成必然
潘锐

《东方早报》 2014-09-19

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中国应在建设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应努力扩大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改变和废除现有体系中那些对发展中经济体不利甚至歧视性的规则及“潜规则”。

美国国际政治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认为,国际金融是与霸权国对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施加的影响紧密地相关的。霸权国既是国际金融体系的管理者,又是该体系中的主要受益者。霸权国是发展中国家获得资本的主要来源,其货币是全球金融联系的基础。一旦发生金融危机,霸权国是唯一能发挥“起死回生”作用的主体。因此,霸权国的兴起和衰落必然引起国际金融格局发生相应的变化。而经济或金融危机则成为推动国际金融格局加速演变的催化剂。

美国国内围绕提高国债上限的政治博弈以及标准普尔降低美国国债信用评级,使全球更为关注美元和美国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霸权地位,某种意义上,美元危机是否已经来临正引发更多的讨论。应对美元危机的可能出路或许在于美元一枝独秀局面的终结以及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自欧元诞生之日起,关于欧元是否会挑战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对外经济开放度和依存度、金融体系的发达和稳健程度,以及该币值的稳定性等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欧元已经成为美元的实实在在的挑战者。但欧洲债务危机对欧元的拖累显而易见,未来十年欧元能否再进一步仍有可变因素。

亚洲国家的货币金融合作正在加强。在美国政府所发行的国债中,约一半为亚洲国家所持有。中国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约70%是美元资产,目前持有的仅美国国债就达1.16万亿美元之多。美元大幅贬值将使亚洲国家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缩水,因此,亚洲国家亟须稳定而可预期的汇率机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建立亚洲单一货币一直是亚洲国家的共同理想。1997年和1998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和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达分别在东盟首脑会议上提出建立“亚元”的设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实现。而金融危机则成为亚洲国家开展金融和货币合作的契机,“亚洲共同基金”已经推出,其宗旨在于,由作为外汇储备额强国的中、日、韩三国为主轴,针对出口萧条等引发的美元枯竭问题,确保成立能够拥有外汇的共享渠道。尽管亚洲国家距离建立统一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亚洲国家金融货币合作的加强,势必会削弱美元在亚洲的影响和地位。因此,当初日本政府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设想时,就曾遭到美国的公开反对。美国真正担心的乃是美元霸主地位的削弱,如果亚洲有了共同货币,美元在亚洲经济区内的影响力势必削弱,这显然是美国不愿看到的。

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中国应在建设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从目前趋势看,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独霸的局面面临挑战,多元化已是必然。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根据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成功实施为人民币“亚洲化”甚至“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了实现区域化的前提条件: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并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力量;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不断增多,具备了一定范围的国际可接受性。中国应努力推动人民币走向亚洲,直至走向世界。

另一方面,中国应努力扩大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改变和废除现有体系中那些对发展中经济体不利甚至歧视性的规则及“潜规则”。美元霸权条件下的国际金融秩序更多地体现了美国的利益要求,既为美国维护和扩张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创造了条件,又成为美国打击和抑制其他国家影响国际货币金融秩序的手段,而美国在其中承担的责任极其有限。中国不仅要作为游戏的参与者,更要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事实证明,谁掌握了制定“游戏规则”的主导权,谁就能以较少的代价获得较大的利益。

在国际货币领域能否出现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格局尚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国际货币多元化已是必然趋势,国际金融体系中美国与美元一枝独秀的局面面临着挑战。

关闭

 
  200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