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中心简介 人员队伍 新闻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国际合作 媒体评论 图书馆 美国问题研究
  媒体评论
 
TPP落槌对中国冲击有限
宋国友

《国际先驱导报》 2015-10-08

10月5日,在历经连续超过5天不分昼夜的紧密谈判后,新一轮“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部长级会议在美国亚特兰大结束,谈判各方达成TPP贸易协定,同意大幅降低投资、贸易壁垒和确立新的商业规则,并希望以此为样本重塑亚太乃至全球贸易规则。

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TPP由美国主导,涉及众多亚太国家。有分析认为,虽然TPP形成的贸易规则可能会对中国产生影响,但随着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签署,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推进,上海自贸区试点拓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和亚太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已呈现出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对外贸易开放格局,TPP协定达成对中国的预期冲击有限。

存在四大影响力短板

TPP对于中国的不利影响,其主要表现为三个领域。

其一是经济领域。具体而言,TPP可能会对中国出口带来负面影响,挤占中国产品在亚太地区的市场空间。由于中国经济对出口依赖较大,而TPP成员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长期而言可能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冲击。另外,TPP所推行的经济规则可能引发示范效应,给尚没有完全奉行TPP规则的中国带来压力。

其二是外交领域。经济是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外交密不可分,而亚太地区是中国外交的重点所在。TPP的达成可能会给中国外交、尤其是周边外交带来某种压力。个别与中国有主权争议的国家,可能会错误地渲染TPP的外交作用,在外交上对华保持强硬态度。

其三是战略领域。TPP被普遍认为构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经济支柱。TPP的达成将使得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有了较为可靠的经济基础,TPP在经济层面不仅密切了与盟国的联系,而且会扩大对非盟国经济体系的影响力,这将使得亚太地区的战略态势变得更为复杂。

上述三大领域的影响主要是基于理论层面的分析,就实际效果而言,TPP虽然会对中国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这种影响无论是从当下还是从长远来看,都不宜被夸大。

首先,就中国经济和贸易的现实影响而言,TPP导致的贸易转移效应客观存在。但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本身体量巨大,贸易多元化进程显著。2015年中国的经济实力和贸易总量要远远超过美国宣布加入并且主导TPP的2010年。如果说2010年TPP达成对中国负面影响不容低估,现在其对中国的实际影响实在有限。随着中国经济和贸易规模的进一步发展,TPP的负面效果将会更小。

其次,TPP绝大多数成员不会把TPP打造为针对中国的贸易集团。不少亚太经济体在双边和区域自贸协定谈判方面,采取了对冲式的谈判策略,既加入美国主导的TPP,又参与东盟首倡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根本出发点,在于想获得中美两个大国的市场红利。这是一种典型的基于利益最大化的骑墙策略,而非选择美国对抗中国,或者相反。即使个别国家有心利用TPP来孤立中国,中国事实上已经和TPP中的多个国家订立了双边自贸协定。TPP的封闭性因此大打折扣,对中国的“围堵”效果明显不佳。

再次,从TPP本身的成果来看,对中国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短板。一是关税减让。事实上,美国原本就和不少TPP成员签订了自贸协定,绝大部分商品关税为零。即使存在关税,但经过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多轮谈判后,整体关税水平已经降到较极低水平。其二是规则。从实际情况出发,广大亚太国家更愿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规则,而非一味选择更高标准的规则。因此,美国力推的高标准规则可能迎合国际贸易新趋势,但是适合亚太国家自身经济和贸易现实的规则在现阶段同样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多种规则并存的自贸协定将会在亚太地区长期存在。

同时,从亚太经贸合作的趋势来看,达成更广范围和更高标准的亚太自贸区是最终目标。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有此愿景。在这个意义上,TPP是亚太经贸一体化的中间过度形式。从长远的角度看,随着诸如RCEP等更多巨型区域贸易协定的达成,TPP的真正影响更为减弱。

应对TPP的两大抓手

TPP并不能对中国产生严重冲击,过于夸大TPP的负面影响是一种错误认知,可以说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但是,中国也不应该因此漠视TPP。从自身经济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角度,中国理应需对TPP有所应对。这些应对不仅是为了TPP本身的短期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是着眼于未来,化压力为动力,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而应对的关键则是在强身固本、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实现连外融通。

事实上,TPP不可能也无法阻碍中国和世界经济体系的进一步联系。中国必须通过更大的开放力度来密切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打造中国与世界的利益共同体。从连外这一应对TPP的策略上,有两大抓手。

一方面,中国已经建立和运行的上海、天津、福建和广东这四大自由贸易区。这四大自贸区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旨在通过对某些规则的先行先试来测试其在全国推广的效果。这些先行先试的规则要普遍高于目前国内通行的规则,和TPP的某些规则具有相似性。如果这些自贸区的新规则适用于全国,TPP所倡导的所谓高标准规则将无法对中国形成领先优势,对于中国的影响就受到极大抑制。当务之急,是总结和推广某些规则,提升中国经济体系的规则水平。等到中国规则大幅提升,中国将有更大的资本推动对外经济合作,甚至可以考虑成为TPP的成员国。

另一方面,加快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自贸协定谈判进程。TPP无论有多少外溢效果,本身仍然是自贸协定。回归到自贸协定本身,中国需要加快与其他经济体的自贸协定谈判。从未来来看,中国在亚太地区需重点推进RCEP和中日韩三边自贸协定的谈判。

RCEP的首轮谈判于2013年进行,最终达成恐怕还需要一定时间。但在TPP达成的刺激之下,RCEP各谈判方料会加快谈判进程。中国作为重要参与者,可提供更多资源,注入更多动力。中日韩三边谈判也具有显著意义,能够进一步深化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推动策略是以已经达成的中韩自贸协定为杠杠,推动中日韩三边谈判进程。

用“一带一路”化解负面影响

此外,国与国之间的经贸联系并非完全由自贸协定所主导,在区域或者双边自贸协定所框定的贸易关系之外,国与国之间还存在极为庞大的正常贸易联系。几乎所有国家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TPP不能否认这一现实,更不能超越这一现实。各国都需要在WTO的框架内从事贸易。因此,不管TPP如何,TPP成员最为看重的还是市场本身。如果中国进一步扩大市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就会增强,中国对亚太地区经济秩序的塑造和引领也会有所提升。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正在着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本身虽不是自贸协定,但其具有推动欧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效用。只要中国深入落实一带一路的各种项目,按照共商、共建和共享的原则,提供更多经济产品,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将会有助于增进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化解TPP的潜在负面影响。

关闭

 
  200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