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中心简介 人员队伍 新闻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国际合作 媒体评论 图书馆 美国问题研究
  媒体评论
 
学者:特朗普释善意显示原则上接受协议(访谈)
吴心伯等

《联合早报》 2019-02-27

  在北京召开的中美高级别经贸谈判,是停火协议以来的第三轮,被视为是阻止贸易战升级的关键,课题仍将聚焦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国企改革等。

  中美贸易谈判进入关键冲刺阶段,最新一轮高级别谈判在北京召开。受访学者分析,美国总统特朗普前天放软姿态表示可将休战期限延至3月1日后,为谈判释放出了积极信号,表明他认为协议原则上可以接受,中美对最终达成积极成果的期待也很高。

  由美国副贸易代表格里什(Jeffrey Gerrish)领衔的工作组,2月11日起与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领衔的工作组进行副部级磋商。今明两天召开的高级别经贸谈判,美方由强硬派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和温和派财政部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领衔,中方则由中国副总理刘鹤带头。

  此轮谈判是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2月1日在阿根廷G20峰会达成90天停火协议后的第三轮谈判,距离3月1日休战期限仅剩两周,被视为阻止贸易战升级的关键谈判,内容仍将聚焦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国企改革等结构性改革课题。

  虽然特朗普的顾问曾表明3月1日是贸易谈判的“硬期限”,但特朗普(当地时间)前天在白宫接见记者时放软姿态说:“如果我们接近达成一项协议,即我们认为可以达成一项真正的协议,且协议会得到执行,我可以预见我会让期限往后推一段时间。”但他补充说:“总的来说,我不倾向这么做。”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说:“谈判期限延期是正面信号,表明双方对谈判最终达成积极成果有很高的期待。其实,3月1日本来就是人为设定的期限,关键在于双方是否有意愿进一步谈判。”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波受访时也说,特朗普改变姿态说明他认为协议原则上是可以接受的,并已体现出足够好的成绩,其余更多是执行协议方面的细节。

  陈波认为,特朗普其实不想像美国鹰派人士一样,主张以贸易战为起点打压中国,更多是希望搞定“别人认为玩不转的东西”,达成贸易战协议并宣布胜利。他进一步说,中国迄今给予美国的承诺,包括购买更多农产品和页岩气等,其实已远大于过去,让特朗普宣布胜利的基础很大一部分已形成。“我觉得特朗普本人是很希望结束贸易战的。”

  分析:执行与监督协议是双方须克服难点

  展望今明两天的贸易谈判,陈波认为,双方必须克服的难点之一是协议执行力的问题。前两轮谈判中,中美曾就协议核查与有效执行的机制进行磋商。

  他说:“中国的承诺如何让美方满意?如果美国派人去监督,这会对中国国家主权造成伤害。但如果没有美方监督,中方能用什么方式让美方确信中国在执行承诺?”他认为,一个妥协方案是更多地诉诸商业仲裁,好处是过程快速而非正式。

  尽管中美目前未就特朗普和习近平是否与何时会面做出决定,但吴心伯相信,两人见面几率相当高,“如果谈判进展积极,最后总还是要由两国领导人临门一脚去敲定,特朗普很看重这件事情。”

  另一方面,香港《南华早报》昨天引述消息人士称,习近平本周计划与包括莱特希泽和姆努钦在内的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团会面。若消息属实,将为谈判和解进一步释放积极信号。(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来源:《联合早报》

关闭

 
  200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