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至今的20年,也是美国在阿富汗反恐的20年。喀布尔机场的恐怖袭击和爆炸,给阿富汗战争打上了一个问号,并再一次将美国带回了出发点。
越反越恐?
反恐这20年,其实也是人类社会全球化、信息化进程发展迅速的20年,很多事物都在新形势下发生了变化。
很多人感觉到“反恐反恐,越反越恐”,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产物:时间和空间距离被消除以后,人们感知到的恐怖事件更多了,对恐怖的感觉也更加强烈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个世界更加危险了。相反,在过去20年中,人类社会整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和平、安宁与发展。
首先,在世界范围内,这20年是人类社会一个比较长的安宁期和发展期。大国之间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没有再发生“9·11”式的重大恐怖事件,并在反恐等问题上形成了长期共识。“9·11”事件爆发以后,各国迅速达成共识,阶段性组成全球反恐统一战线。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并且这一趋势还影响到全球治理的其他领域。对恐怖主义威胁的共识,推动了各国为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的生长环境等议题上合作步伐的加快。
其次,即便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国,在反恐战争时期,状况也不一定比以前更差。在阿富汗,反恐的这20年是这个国家自1973年以来少有的安全与发展时期。当地人口从2001年的2100万,增长到2021年的近4000万,教育和医疗条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两个教训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20年的反恐战争也给人类留下两个教训。
一是,反恐目标不能扩大化。美国在阿富汗的错误,不是美军力量不足,而是前期太顺利,引诱着美国政客忘记了初心,将反恐目标转换成阿富汗国家重建目标。
阿富汗是阿富汗人的,不是美国人的。美国开出的药方,不管如何“美妙”,未必是阿富汗人所欢迎的。所以,美国在阿富汗的任务,根本就不应该是在这里建立一个统一的集中的“美式民主”国家。
反恐战略目标的扩大化,也导致美国在阿富汗投入的扩大化,最终不仅没有实现目标,反而空耗了美国的国力,并引起阿富汗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反感。
二是,反恐手段不能极端化,不能脱离法治的轨道。恐怖分子不受国际法和国内法的约束,而反恐的一方,千万不能效仿恐怖分子那种无法无天的自由,要接受相关法律和规范的约束。当然,遵守规范是有代价的,会提升成本、增加伤亡、降低效率。美军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中,最受人诟病的部分便是为了保护美军自身的安全,不惜牺牲当地民众的合法权益。
美军在“网络探照灯”之下,既不拥有行为自由,又不愿意付出太多的人员伤亡代价,于是只能“自缚双手”去追求那个被无限放大的重建目标,失败也就难以避免。
其实,美国人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了,只是不愿意吞下失败的苦果而已。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