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中心简介 人员队伍 新闻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国际合作 媒体评论 图书馆 美国问题研究
  媒体评论
 
尼克松访华五十周年启示
韦宗友

美国观察 2022-02-21

  五十年前的今天(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中国,成为首位访问新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破冰之旅”,不仅开启了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也成为推动国际格局深度调整的最重要历史事件之一,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尼克松访华之时,国际关系正进入大动荡、大分化、大调整时期。当时,美苏冷战已经由长期以来的“美攻苏守”,转变为“苏攻美守”,美国在亚洲、非洲乃至欧洲都面临苏联的巨大战略压力,左支右拙,疲于应付。

  从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看,中苏矛盾和美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大于中美之间的矛盾。苏联在中俄边境陈兵百万,不断在边界地区制造流血冲突,甚至对中国挥舞核大棒,超越美国成为中国国家安全最大外部威胁。中国希望通过打开对美关系大门,缓解来自苏联的战略压力。

  美国受越战和美苏冷战拖累,经济遭遇严重困境,同时国内民权运动、反越战运动风起云涌,已经无力再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地面战争,急于从越战脱身。“反共斗士”尼克松就任总统后,希望通过缓和中美关系,带动美苏关系缓和,尽快从越南抽身、结束越南战争,摆脱内外交困的危局。

  显然,结束敌对、走向缓和,符合中美两国的根本战略利益。但是,毕竟中美两国敌对、对抗了二十多年,在朝鲜半岛还打了一场热战,要结束这种敌对状态,甚至携起手来,谈何容易?更何况,台湾问题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中美之间,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巨大障碍。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以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和政治家的胆识与魄力,在对国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后,毅然决心调整外交战略方向、打开中美关系大门。

  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为摆脱内外困境,也决心排除国内重重阻力,在中美两国尚未建交的情况下,毅然访问中国,打破中美关系坚冰。尼克松在访问上海时,两国还签署了《上海公报》,确立了两国发展相互关系应遵循的原则,特别是一个中国原则,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的政治基础。

  尼克松访华,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和1979年建交,铺平了道路,为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回望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关系正常化历程,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

  第一,发展中美关系,要观大势、察大局,要求同存异。中美作为历史、文化、制度和发展水平都非常不同的国家,两国交往遇到一些问题,两国关系遭遇一些波折,对一些国际和地区问题存在不同看法,实属正常。要把握两国关系的大方向和大趋势,不畏浮云遮望眼,把舵中美关系航向。

  第二,要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如果没有相互尊重,尼克松访华就不会取得成功,两国关系正常化就无从谈起。如果不能和平共处,继续维持敌对与对抗,两国就无法实现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就无法走出困局。

  五十年来中美关系发展历程昭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是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法宝”,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全球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第三,维护中美关系健康发展,需要领导人的战略引领。没有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战略远见与魄力,没有尼克松冲破国内阻力毅然决定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就无从谈起。

  当前,中美关系发展遭遇一些阻力与瓶颈,特别是美国国内一些疑华、反华势力不停抹黑中国、散布中国威胁论,给两国关系发展制造障碍。越是艰难,越是要向前。要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立场坚定、策略灵活的原则,排除中美关系发展的阻力,给中美关系再起航提供新动力。

  #尼克松访华暨中美上海公报签署50周年

关闭

 
  2005-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