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制裁一直被美国政府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外交手段,其对制裁工具的使用是非常自信的。不管是“全面制裁”还是“聪明制裁”,“贸易制裁”还是“金融制裁”,“单边制裁”还是“多边制裁”,对美国而言,无外乎是如何更好地通过选择制裁手段来实现制裁目标而已。但是,从最近对外经济制裁的现实效果看,美国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制裁困境”。
一是制裁的对外威胁性越来越小,对内反噬作用却越来越大。例如,美国对俄罗斯经济制裁,虽然范围和力度都不断扩大,但不仅没有阻吓俄罗斯停止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反而在美国国内造成越来越大的负面效应。由于对俄经济制裁推高了全球能源、农产品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导致美国国内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拜登政府本来希望通过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态度提升其国内政治支持度,进而有利于中期选举,但由于对俄制裁长久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美国内民众的不支持率反而总体上升,将会拖累民主党中期选举。
二是美国虽然试图构筑多边经济制裁,但最后还是以传统的盟友制裁为主,加入美国制裁的非盟友国家不多。对外经济制裁的国际支持度有限,这实际上损害了美国的国家软实力。还是以对俄制裁为例:美国固然成功拉拢了欧洲和亚洲一些盟国协调对俄制裁,但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选择不参与。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以往对于美国发起的经济制裁,广大非西方国家往往不公开表态是否支持,现在面对美国压力,则是公开表态不支持。特别是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均明确回应不支持美国对俄制裁。
三是对于越来越频繁的美国经济制裁,更多国家不是因为惧怕而按照美国意愿行事,而是提前准备以对冲经济制裁影响。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前提条件是其他国家在美国所主导的经济体系之内。唯有在体系之内,美国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制裁才更能发挥作用。但随着美国愈发公开地把制裁作为服务本国外交目标的工具,更多国家意识到身处美国经济体系之内对于本国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因而采取各种措施规避制裁风险。直接后果是其他国家主动逃离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这在贸易、金融等各个领域均有体现,该趋势如持续蔓延,将损害美国全球经济影响力。
对美国而言,与其说是制裁了他国,不如说最终是制裁了自己。针对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不同国家的制裁措施间相互打架,美国的行政机构不得不忙于拆东墙补西墙,既损害了本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也冲击了美国国际地位。上述“制裁困境”的客观存在及其负面效应的日益凸显,冲击着美国社会对制裁手段的信心。
导致美国面临制裁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关键的是美国滥用制裁手段超出了其实际经济能力。在以往的对外经济制裁中,美国大多对中小国家实施制裁手段。由于美国经济力量显得相对较为强大,哪怕是单边制裁,也或多或少能起到一定的政策效果。但随着国际经济权力格局的总体转移,美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其对国际经济资源和要素的垄断性和主导性都大幅削弱。
特别是当美国对其他大国悍然采取经济制裁措施时,能力不足的困境更为凸显。这不仅是因为美国对大国“一对一”的能力不足被进一步放大,还在于其他大国本身可以借助其在相互依赖的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来应对美国制裁。
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道义属性下降也是导致“制裁困境”的另一大诱因。美国可能还会继续沉浸于其全球道义光环中,认定其对外经济制裁必然是正义的,因此也自然会得到其他国家支持。但实际上,更多国家反感美国制裁的自私、霸道和傲慢。美国对外经济制裁不是一种合作态度,而是赤裸裸的权力思维。除了服务美国国家利益、撕裂国际经济体系之外,不能起到更多的建设性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站出来对美国制裁说“不”。
世界经济并非美国手中的橡皮泥,可以根据其喜好任意拿捏。美国不断滥用对外经济制裁恰恰是其霸权衰弱和透支的典型表现。因此,美国必须正视自身实力和道义的双重有限性,回到对话合作的正确轨道。这才摆脱“制裁困境”的唯一选项。
(作者是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