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jfdaily.com/gb/jfxww/xlbk/zbshdk/node46439/node46448/userobject1ai2016379.html
对于正在美国蔓延的次级贷款危机,虽然认定其为二战结束以来对美国经济造成最严重影响的事件略显夸张,但确实可以把它称为新世纪美国乃至国际金融体系遭遇的最严峻困难。这种困难不仅体现在它爆发于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金融领域,还表现为它史无前例,美国政府根本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只能在摸索中解决。
次贷危机的原因,大致可以描述如下:本不具备贷款资格的购房者购买了房子,但由于房贷利息提高而无法偿还贷款,便希望通过出售房子来解决还贷问题,大规模的出售造成房价下跌,进而使得楼市泡沫短期内破灭。当贷款者发现还款额甚至要远远超过房子现在价格时,越来越多的购房者无力或者不愿继续偿还贷款。此时,深深卷入其中的各大银行和投资公司不仅要遭受放贷本身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还要承担抵押贷款产品的急剧贬值甚至价值丧失,至此楼市的问题终于演变为金融问题,次贷危机也因此产生。这次危机的产生对美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影响,也给世人带来许多思考的话题。
影响:美国与世界经济受到冲击
关于次贷危机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个是对美国自身的影响,另一个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就对美国自身的影响而言,主要有两个层面。第一,美国经济是否因此步入衰退?毫无疑问,发生在金融领域如此严重的危机势必会伤害美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至于是否会导致美国经济走向衰退(连续两个季度的GDP增长为负数),换言之,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否有那么大,却不得不慎重下结论。
不妨先听听美国总统布什对这一问题的先后两个标准答案。在次贷危机爆发初期,他的回答通常是“美国经济增长会放缓”。即使在次贷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下,他也只是承认“美国经济正面临严重的困难”。有趣的是,无论哪种回答,他始终不肯把“美国经济”和“衰退”这两个词连在一起。或许有人把他的上述两种表态理解为政治人物的责任推脱,或者是试图给美国经济提升信心,但必须指出,到目前为止确实很难认定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最多只能说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美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净出口和消费,特别是占GDP构成80%左右的消费。如果美国国内消费这一指标持续恶化,那么可以认为美国经济离衰退越来越近,但如果未来公布的数据有所好转,那么可以说美国经济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从已有的数据来看,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不过还是无法得出美国经济已经衰退的结论。况且,随着美元贬值所推动的美国出口增加,也会从净出口这一角度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美国政府的监管制度是否发生改变?在次贷危机没有爆发之前,美国政府并不过多干涉金融市场自身的发展。部分得益于政府监管的宽松,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得以在美国实现。适度的金融创新当然会促进金融市场的活力,增加美国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但透过这次次贷危机,原本监管过度放松的弊病显露无疑。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欠缺,投资银行的套利冲动,评级机构的见利忘义以及对冲基金的隐蔽操作都集中得到了体现。
面对监管约束失效,痛定思痛,以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为代表的政府机构正在思考如何改革现有的监管机制。财长保尔森最近向国会公布了一个大胆的改革方案,如果这一提案获得国会的批准,那么自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便实行的美国金融市场监管结构将被大幅调整。根据这一计划,投行、对冲基金将被纳入美联储监管范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将被合并,保留一个银行业监管部门。没有美国次贷危机,这种根本性的变革不可能出现。
鉴于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举足轻重地位,次贷危机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动荡。受次贷危机拖累,英国北石银行遭遇挤兑,瑞银蒙受巨额损失,各主要世界性银行的利润大幅下降,这些情况的出现固然增加了国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加大了国际协调处理次贷危机的难度。
另外,世界经济由于美国经济的放缓也增速降低。从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来看,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大都严重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完全恢复需要一段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经济的平稳增长。而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体虽然最近几年在世界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目前还无法完全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赖。即使这些国家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没有受到次贷危机的太大影响,但考虑到美国经济走弱势必会减少从新型经济体的进口,同样会不利于这些新型经济体的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启示:各方应合力防患于未然
作为当前最为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也给世人带来了诸多启示。
首先,政府不仅不能在金融市场中缺位,还必须加强对金融体系的宏观监管。在金融资本的推动下,金融自由化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在市场力量看来,政府在这一潮流中管得越少越好。但正如次贷危机所揭示的,任由金融机构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不受约束地超前创新,一时或许能给金融行业带来相当丰厚的利润,最终却使得整个金融机构面临严重挑战,到最后整个国民经济还会跟着遭受重大损失。由于金融处于现代经济中的关键地位,政府必须对这一领域时刻予以关注,而不能在市场的名义下退让。
其次,重新思考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过去20年来的主要金融危机,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墨西哥债务危机,还是东南亚金融危机,或者是俄罗斯金融危机,都是如此。而且在上述危机中,美国无一例外地扮演了救火队员的角色。这些情形强化了美国是国际金融体系稳定者的角色认知。但次贷危机肇始于美国这一事实,打破了过去的传统,促使人们认真思考美国的作用。美国的金融非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而且由于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独大地位,一旦发生问题,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会更大。为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美国一方面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约束,另一方面也要和其他国家一样接受外界的审视和检查,不能再拥有不受控制的霸权地位。
最后,加强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注意经济政策的前瞻性。楼市泡沫的破裂仅仅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直接导火索,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货币政策短期内的剧烈变化。2001年,为应对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及同时可能发生的股市崩溃对美国经济的打击,美联储决定大幅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直至2003年降到1%。如此低的利息大大地刺激了美国民众购买房产的热情,但却增加了通货膨胀的隐忧。于是,从2004年开始,美联储又逐渐把联邦基金利率加至最高峰时期的5.25%。短时间内的利息急剧增加成为压垮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显然,美国相关决策部门无论是在降息时,或者是加息时都或多或少忽略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只把刺激经济增长以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最主要目标。但恰恰是被忽视的房地产市场成为危机发生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进而迅速波及其他领域。由此可见,即便美国这样成熟的国家都无法避免经济决策的重大失误,那么对其它国家而言就要更加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