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28日,由中华美国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2025年中华美国学会年会暨“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国内政外交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赵志敏,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次年会共吸引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国内高校及智库的近300位师生参加。


赵志敏在致辞中指出,我们处在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特朗普再次执政以来推行诸多政策,不仅对美国国内造成冲击,更在国际社会引发连锁反应,给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带来挑战。在开展涉美研究时,要兼具战略高度、社会深度和全球广度,全面把握特朗普2.0带来的颠覆性振荡;要始终放眼长远、立足全局、悉心谋事,最大限度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要坚持两手策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大限度推动美国战略界、政界对华认知转变,维护中美关系的社会民意基础;要深知历史、聚焦现实,把握规律、打通学理,加快构建具有国际影响的美国学、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

陈志敏表示,今年是复旦大学成立120周年,也是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成立40周年。我们应始终秉持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聚焦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开展深入研究,精准把脉美国内政外交逻辑。要关注中美在经贸、科技、人文交流、全球治理等领域的博弈与互动,产出更多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学术成果,为国家运筹中美关系发展建言献策。复旦大学针对美国研究设立专门的“培优计划”,支持以美国研究为引领的区域国别学一级交叉学科发展,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中华美国学会会长倪峰主持开幕式。中华美国学会荣誉会长、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王缉思,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分别作主旨演讲。



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主持嘉宾演讲环节。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徐以骅,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樊吉社,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所长王鸿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李巍,先后发表演讲并集中回答现场观众的提问。









吴心伯院长在演讲中强调,美国研究的创新是为了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该体系应反映中国学者的研究视角与关注重点,体现对美国的独特理解与认知,折射中国的价值偏好。它不同于美国的美国研究,也不同于欧洲、日本等地的美国研究,它是东方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审视,也是一个崛起大国同超级大国的对话。只有秉持高度的学术使命感和学术担当,中国的美国研究学者才有充分的学术自信去完成这一任务。
本次年会共设四个分会场,参会嘉宾围绕“特朗普2.0时代的美国政治”“特朗普2.0时代的美国外交”“美国经济和对外经济政策”“特朗普2.0时代美国国家战略走向”“美国与中国周边安全”“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关系”“美国科技战略与中美科技竞争”“美国国内政治对外交的影响”8个议题开展学术研讨。




闭幕式由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教授主持。8位学者就分组讨论的主要观点向大会进行了汇报。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进行了大会总结。


在中华美国学会理事会上,副会长兼秘书长袁征作了中华美国学会2024年度工作报告。理事会增选两名副秘书长,以加强学会的管理工作。新疆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宋成方为新疆石河子大学承办2026年中华美国学会年会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宣介。
通过深入讨论和广泛分享,参会专家学者加深了对特朗普再度执政后美国内外政策逻辑的认知,既有基本共识,也有深入讨论。受到家国情怀和学术魅力的鼓舞,与会学者普遍期待在明年年会再次相聚。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将继续为中国的美国研究学界团结共进、切磋学问、培养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做出应有贡献。
